阅读历史 |

用法宝把散沙组织起来(2 / 2)

加入书签

电话里传来王小岩的鼓掌声,“兄弟,听了你的一番话哥哥我自叹不如,你的想法不仅先进,而且非常实用,下一步我就从恢复散沙开始,还有什么高招,赶紧告诉哥哥。”

文穆杨想告诉王小岩的想法很多,比如能源项目如何招聘高科技人才,以促进项目的开展及项目的长远发展,各基层单位如何招聘铁饭碗人才,他们是未来基层治理的先进力量。

农民失海失地之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失山失林之后的劳动保障问题,有钱不知道怎么投资,不知道钱生钱做买卖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些现实问题,还会造成各类矛盾纠纷。

“岩哥,小弟我处在林同这个偏僻的地方,还体会不到城市繁荣带来的各种现代问题,但我能想象的你们现在遇到的现实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提高基层书记镇长的执政能力,增强他们对待问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

文穆杨说到这等待王小岩的提问,可能是这几句话有些抽像,王小岩半天没有反应,既然他在思考,那就继续灌输,只要听过就比两眼一抹黑强。

“岩哥,能源项目开工以后,随着拆迁规模的扩大,还会出现人口无规则流动,乡亲们不仅是吃住问题是大事,身份的变化也是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就会产生新需求,所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

这次王小岩没有停顿,文穆杨一停他就提出了问题,“老弟,这些现象已经出现了,特别是人口流动,乡亲们地没了海没了山没了,都跑到城里来找工作,你有什么解决高招吗?”

文穆杨治理的高招有的是,可是他不能说,作为一县班长,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成熟的地域规划,如果这些本应由基层完成的任务由县委县府来完成,那他又会遇到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事无巨细带来的不分大小和轻重缓急。

有些任务是由基层来完成的,有些是由各部门来完成的,县委县府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不是微观世界的执行者,如果这个问题王小岳分不清理不顺,他的执政路走不远。

“小岩哥,小弟我也讲不出太高深的治理方法,最近我正在起草研究生答辩论文,把我的学习心得向你汇报一下,要是有用就算兄弟帮你了。”

文穆杨说的客气,可是王小岩并不这么认为,他不怎么跟文穆杨联系,可是王太延可是经常给他打电话,不但把文穆杨先进理念告诉了他,还把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也透露了。

这种人的论文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吗,里面肯定是先进理念和成熟思想的融合,如果自己先拜读理解了,那对当前的工作肯定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老弟你就别抬举哥哥了,什么给我汇报,你是在给我上课,我这个小学生洗耳恭听。”

王太延跟文穆杨情同父子,自从学校特招入伍,王太延就对这个未成年小伙子非常照顾,不仅把老爷子王报国请来给文穆杨站台,还运作穆振山梁振义几位老爷子前来视察。

现在王小岩遇到了现实困难,文穆杨应该不会有任何保留,可是几位老爷子都是革命家,对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还没有足够的理解,要是先进理念通过王太延传给了他们,那作用可就不一样了,他会被立即请到城里做汇报。

文穆杨还不想过早的现身,那样对他这个刚成年的小伙子是个打击,虽然打击不可怕,完全有能力化解,并且还会越压越强,可是什么事但要有个过程,欲速则不达。

“你骂我呢岩哥,我怎么能给你上课,最多算是探讨,我认为各乡镇发展什么产业要由他们自己说了算,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地施策,这样才能把散沙组织凝聚起来形成合力。”

“嗯,这算第一条,继续老弟。”

一说第一条,文穆杨也从惯性思维中反应过来,要是继续给他灌输下去,不只是抽象乏味,而是会让他陷入一个理论脱离实际的怪圈。

可是王小岩还在求贤若渴,不继续他就会催促,继续灌输也不是好事。

“小岩哥,我这篇答辩论文很长,要是这么一直探讨下去咱们俩就别睡觉了,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县组织部副部长郑文炳对我的答辩给与了理论指导,我请他过去跟你实地汇报一下,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穆杨说了一条紧急刹车,王小岩明白了,自家兄弟不是不说,是怕他刚才说的也记不住,说是副部长郑文炳,其实是他的追随者,让他来实地考察汇报,那效果可就不一样了。

可为什么让副部长郑文炳来,是不是还有什么说道,王小岳不得不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是自家兄弟要把郑文炳副部长调过来帮自己?

“兄弟,郑文炳过来指导可是跨市了,要不我直接把他调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