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耳闻不如眼见(2 / 2)

加入书签

一句话透露了牛桃李的境界,虽然他是经济专家,但他也是激进的招商派,认为招商引资就能发展地方经济,就能改善老百姓生活。

文穆杨不怀疑招商引资大政方针,他只是提前找出了弊端,找出了薄弱环节,可是这些问题不能说明白,只能在实际工作中去克服,去避免。

“牛老,招商引资的目的是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但如果不顾地方实际,盲目占地毁山,就背离了中枢可持续发展的指示精神,我们林同山高林密,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所以在县委县府领导下,我们先开展村村通修路工作。”

前紧后松,这番话不再那么刚烈,而且还表明了县委县府的实际抉择,牛桃李又露出了笑容,同时给这位不寻常的小朋友打了高分,有了收文穆杨为学生的想法。

牛桃李可不是随便就收学生的导师,他带出的学生都是高风亮节,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佼佼者,文穆杨虽然引起了他的兴趣,但他还要继续考校。

“还有吗,继续小朋友。”

文穆杨迟迟没有答应林若霖,就是想拜牛桃李为师,他老人家不仅是经济学泰斗,还是中枢首长的客座讲师,有达天庭的机会,还有最重要一个原因,他是顾广峰岳父。

顾广峰还没显山露水,但他已经进入了老首长法眼,未来几年会得到重点培养,文穆杨给牛桃李当学生,目的就是把自己的理念嫁接到他身上,以此来带动他的发展理念。

人们都有效仿的本能,比如现在的开发区建设,一地兴起各地效仿,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问题也非常突出,可瑕不掩瑜,问题很快被淡化了。

开放几年来,各地方纷纷为了加快本地经济发展,纷纷筹建开发区,以其作为本地对外开放的窗口,衙门通过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建设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招商引资,极大地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格局,有些先行地区创造了许多奇迹与神话。

可这些奇迹与神话的背后,却是不惜借钱到国外或是其他省区去招商引资,请他们来发展当地经济,却忘了为什么不先把自己家里环境整理好,等待他们前来。

文穆杨的招商引资理念已经不是静南能源项目时的初级引资了,他现在要先把林同建成花园,有山有水有景色的大花园,让那些辛勤的蜜蜂自己前来采蜜。

“牛老,路修通了,不仅乡亲们能走出去长见识,外面的人也好奇我们这里的原始,所以他们就会像蜜蜂一样来采蜜,桃花寨的桃花林,土门村的土城墙土掌房,三里村的原生态森林环境,都是很好的合作项目,有识之士只要合作成功,效益那就不要说了。”

谈到林同,特别是桃花寨土门村三里村,尹少哲有了发言权,可是当着导师,他还不能显出太兴奋,那样会被认为不成熟,虽然他露出了兴奋,但没开口。

牛桃李的想法跟尹少哲不一样,他认为文穆杨上半场讲的是宏观,林同的实际情况是微观,全国上下都是千百个微观个体组成,只要千百个林同做出了成绩,一样带动全面发展。

这场答辩牛桃李收获很大,他从年轻的文穆杨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理念得以传播的希望,所以他心里更加希望得到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尹少哲很想发言,可是文穆杨必须让他表态,他这个未来的社会学主官如果理念不先进,教出的学生就会故步自封照本宣科,要先让他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牛老,尹教授于老师申老师他们已经对林同各村寨进行了考察,我想他们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林同,尹教授,麻烦你给牛老讲一讲所见所闻?”

尹少哲是大学教授副校长,当着导师是应该对农村改革说点什么,可是小小的文组长给他画了框,只让他谈感受和调研的所见所闻,这有些不尊重他。

不尊重也好,看不起也罢,当着导师是不能发火的,尹少哲不卑不亢说道:“于博静英,你们都俩记录了各村寨的自然情况,给导师汇报一下。”

文穆杨知道尹少哲有些生气,微微一笑抢先道:“尹教授,林同物质虽然贫穷,但自然资源非常丰厚,由于受计划经济约束,我们领导班子成员还没有完全放开手脚,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但我们决定先试先行,拿这三个村寨当试点,在你们的带动下新年前会有起色,明年这个时候整个林同就会大变样。”

牛桃李干什么来了,考察文穆杨来了,怎么会让两个徒孙插话,轻轻地一摆手,“你们俩的汇报我就不听了,文穆杨不是说明年林同会大变样吗,耳闻不如眼见,明年我亲自来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