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1 / 2)

加入书签

玉钗</p>

沈知轩不是没想过这个层面,事实上他打一早开始筹划这件事的时候,就已经将各方面都思考得清清楚楚了。</p>

喜儿无父无母,唯一依靠的陶家也倒了,服侍过的小姐离世,她在这个世上真的是无依无靠,他们这儿男婚女嫁,男家都是要准备聘礼聘书亲自上女家提亲的,可如今喜儿双亲流散,也就更别去提哪门子亲了。</p>

沈心传作为局外人,早就一眼将他们的结局看得一清二楚。</p>

“我知道你是个重情重义之人,阿升那小子当初犯了大错,你都不忍心将他撵出去,倒也不是说你不好,只是人生在世,圆满二字哪那么容易得到,多得是身不由己,甚至是委曲求全的时候。你行事一向连我父亲都啧啧称叹,是懂得这些道理的。”</p>

沈知轩懂,沈知轩就是太懂了,才会觉得为难。</p>

“夫人好福气,嫁得如此好郎君。”喜儿陪在许欢身边玩雪,还时不时得帮着搀扶下,以免她摔着哪儿了。许欢行事马虎,重在性格活泼,不计较喜儿的身份,手拉着手玩的时候,喜儿心里头是真涌上来股感激。</p>

自打陶滢去世后,她除却每日以泪洗面的日子,就是跟在沈知轩后头患得患失,王爷毕竟是男人,有时候一些话没地儿说,她就闷在心里,常常看上去闷闷不乐的,行事也愈发孤僻起来。</p>

沈知轩让许欢过来,就是希望她能多多带带喜儿,让她重拾些女儿家的笑容。</p>

“好个屁郎君,沈心传当初是将我绑在马背上牵进沈家的,若不是没多久我有了身孕,指不定这会儿早就骑着我的小马驹在大草原上驰骋呢。”</p>

许欢歪过头去说话时,喜儿笑着替她重新将那只金钗儿戴好,戴正。</p>

“想不到夫人如此年纪轻轻就有了孩子,一定非常不容易。”她恭谨答着,不敢失了礼数。</p>

“还是俩儿,天气太冷就没带来,不然带过来给你瞧瞧,可好玩了。”</p>

她伸出两根手指在喜儿面前晃着,晃着晃着视线就来到了喜儿的脖子上。</p>

“你里头这戴的是什么东西,我要瞧瞧。”</p>

许欢在雪里冻得通红的手指头一触即喜儿脖子上的肌肤,就弄得她缩起了身子往后退。</p>

“哎呀对不住了,我这手有点凉。”继而朝手心吹了口热气,使劲搓了搓,才又重新探进喜儿的脖子里,将那根红绳子扯出来。</p>

洁白无暇的白玉扳指在雪后晴光的投射下,愈发显得惹人注目。</p>

帘子下站着的沈心传将脸上唯一一丝笑意收去,目光紧紧盯在了那只扳指上。</p>

沈知轩没有说话。</p>

堂兄观摩那件东西良久,这才将眉头皱起,去看向跟前的沈知轩。</p>

“我听说,你为了前几日刑场劫狱一事,甚至去了皇上跟前求情。”</p>

原本是无需惊动上面的事情,硬是闹到了朝堂之上,沈心传一开始只以为关系到了沈家的利益,直到今儿亲眼瞧见戴在喜儿脖上的物件,忽然明白了究竟是怎么回事。</p>

民间尚传的劫狱者是名女子,更有沈王府家的轿夫亲自提供线索,说那名女子脖上戴着样白色的东西。</p>

“原来是她。”一个看上去相貌平平,甚至是畏手畏脚的寻常丫环,能够与单枪匹马只身劫狱的人联系在一起,这两者之间,还真需要点想象力才行。</p>

沈心传魁梧的身子挡在了沈知轩的面前,连同头顶高照的太阳,一并遮去。</p>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眼下,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p>

“时候不早了,该入席了。”沈知轩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他过多纠缠,沈心传为人做事说一不二,往往越是解释,越是露出马脚。</p>

可看样子,对方并没有依此罢休。</p>

一只手挡住了他的去路,在沈心传眼里,他越是沉默躲避,就越是在暴露问题。</p>

“有关这件事,我日后再跟你解释。”</p>

“你现在怕是为爱为情迷了眼,失了智。”</p>

沈知轩咬了咬下颚,抬头迎上了堂兄的目光,气氛瞬间被点爆。</p>

“我的事,轮不到你管。”</p>

“我用不着管,到时候自然有人来管。”</p>

别以为身处在大家族里丰衣足食就可以过的潇洒自在,身上缠得线太多,稍有不慎触碰了谁的利益,碍了谁的眼,就会有人站出来制止。</p>

沈心传现在所做的,也不过是在好心提醒罢了。</p>

“我记得没错的话,这种扳指是射箭时候戴在手上的,对吧喜儿?”许欢既然想学骑马,自然也就了解过射箭相关的事情。</p>

她抓住喜儿的手,将扳指直接套在了她的大拇指上。</p>

相当合适,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一样。</p>

“你会射箭?”许欢看上去相当惊喜,如若喜儿真的会射箭,她岂不是日后来这儿住,教喜儿来教她射箭,省得总是对着自家相公死缠烂打的。</p>

积压在枝头的雪块“嘭”地一声洒落,纷纷扬扬飘在二人的头顶,看样子就像是无声地,又下了一场小雪。</p>

喜儿没有回答许欢,她只是微微一笑,重新将扳指带回了脖子上。</p>

王府大门外几声鞭炮铜锣响,昭示着宴席就此开始,是时候该入座了。</p>

在一众亲戚好友们的恭贺下,老太太由翠眉搀着,高高兴兴坐在了正中央,身后好一副百寿图,大红灯笼高挂,福禄安康齐全,人生该是十全十美。</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