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1 章(2 / 2)

加入书签

不知何时起,已与几年前那个笼罩在兄长光芒下,不甚起眼的侯府二公子判若两人。</p>

堂上众人连忙停止窃窃私语,纷纷起身作揖行礼。</p>

孙权走至主位上提袍坐下,冲众人抬手笑道:“各位免礼。”</p>

众人恭敬答诺,文官武将分坐两旁。</p>

陆议如今已是武职,不过只是个都尉,于是只能坐在靠后的坐席,正好与陆绩遥遥相对。</p>

这场不像宴会的宴会,除了周公瑾等驻扎在外的将领未曾出席,在吴的文武官员,宗亲子弟,世家名流,能来的几乎都来了。</p>

陆议环视了一圈,敏锐地预感到有事要发生。</p>

主位后有一面巨大的紫檀镶金山水屏风,将堂上情形与堂后的一道门隔开,经过孙权同意,孙尚香就从这道门进去,藏于屏风后,听着宴会上的动静。</p>

孙权神神秘秘地说到时自见分晓,看来是准备就在此宴上揭穿沈友。</p>

可她还是猜不透孙权这么做的缘由,若沈友抵死不认,宴会上将他拿下与早几日抓他,又有何区别?</p>

正疑惑间,就听见一屏之隔后传来孙权郑重清朗的声音,“孤戴孝在身,今日庆功宴便以茶代酒,祝贺我江东诸将平定贼乱,振旅凯旋,亦谢诸位文官夙夜恭职,各尽其心。孤先饮为敬!”</p>

“诸位请——”</p>

“谢吴侯——”</p>

饮完半盏茶后,孙权又举遥敬左手首位的张昭,“孤还想特意感谢张公,孤出征在外,文武之事委付张公,总领府署事务,保障前线供给,以致孤无后顾之忧,皆赖张公尽心匡弼之功,公之于孤,实乃萧何之于高皇帝。”</p>

张昭谦逊回敬道:“主公过誉了,主公承袭父兄基业,举贤任能,绥抚百姓,江东文武齐心用命,老臣只是做好分内之事罢了。”</p>

“说起父兄……”孙权敛眉垂眸,眉眼间露出愧疚惘然之色,边回忆边叹道,“孤还记得,先兄亡故时,张公曾告诫孤说,当今奸佞竞逐,豺狼满道,一味放任哀戚,顾全礼制,无异于开门揖盗,并非明智之举。”</p>

紧接着孙权话语一转,声音渐冷,“没想到,时隔四载,此言竟再次应验。”</p>

沈友心下一惊,背脊陡然僵直,置于膝上的手紧紧握拳,极力维持脸上平静神色。</p>

此次参宴的人大多都不知道内情,听见吴侯这意有所指的话却又猜不出何意,几乎都是一脸怔然疑惑的表情,而知晓内情的陆议却是在不动声色地悄悄观察众人的反应。</p>

很快他便察觉到斜对面的议曹沈友似面色有异。</p>

对方一动不动地盯着堂中某处,好像在出神,可眉眼间似乎又透出凝重。</p>

陆议眉心一蹙。</p>

莫非……派人袭击他的侯府细作是沈子正?</p>

恍然间他又想起一事,沈家与盛家有亲,他怎么忘记这层关系了!</p>

这个念头闪过,陆议心里顿时一沉,他也不敢置信,或者说,不愿相信,因为沈友与他一样,同出身吴郡大族,声名在外,以己度人,他难以相信沈友会做出这般凶恶叛逆之事,让家族声名蒙辱,乃至危害整个家族。</p>

再者,因为沈家与陆家也有姻亲关系,沈友的侄儿沈仪与阿绩是好友,他身上有沈、盛、陆三家血脉。</p>

沈仪的亡母姓盛,乃盛宪之女,而他已故的祖母姓陆,就是陆绩的堂姑,陆议的堂祖母。</p>

若沈友真是盛宪余党及这几年隐藏在侯府的细作,那他所犯的桩桩罪行,肯定难逃诛戮,不仅如此,恐怕还会罪及家族。</p>

陆议与沈友、沈仪交往不深,只不过曾听陆绩谈起过,语气中颇为赞赏,说沈家这对叔侄就像他们二人,乃沈氏一族之翘楚,只可惜沈仪才华出众却不愿出仕,无法施展平生抱负。</p>

若沈氏全族因一人之罪而牵连丧命,他实在不忍、也不愿看到这样的事发生。而且陆议也相信,就算是为了好友,阿绩定然不会坐视不理。</p>

可这样,势必会与吴侯起冲突。</p>

不过须臾,陆议心念电转,闪过诸多想法,不由眉峰蹙起,双唇紧抿。</p>

希望自己猜错了,他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p>

正犹疑踟蹰间,就听见吴侯高声道:“实不相瞒,孤今日请各位一聚,实则另有要事宣告。”</p>

堂下大多数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屏风后的孙尚香双手握紧,屏息凝神,总算要切入正题了。</p>

吴侯面容渐沉,眼神锋锐,不怒自威,忽然朝大门方向喊道:“带上来。”</p>

※※※※※※※※※※※※※※※※※※※※</p>

好想快点写到赤壁之战,但是……好像怎么写也写不到Σ( °△°|||)︴</p>

喜欢枭姬驯鹿记(三国)请大家收藏:()枭姬驯鹿记(三国)更新速度最快。</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