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2 / 2)
吴夫人说着又停了下来,抬眸看向他,眼神认真而凝重。</p>
孙权迎上母亲难掩忧虑的目光,郑重保证道:“母亲放心,孩儿必倾尽所能守住江东,哪怕一死,也绝不会让父兄基业落入曹贼之手。”</p>
吴夫人略微用力地握了握他的手,皱眉道:“说什么死不死的,母亲只是想告诉你,为了招贤任能,曹操尚能忍兵败之辱、杀子之恨,若你今日连一个布衣名士都容不下,他日又如何与曹操争衡?”</p>
孙权神情一震,眸中蘧然闪过诸多情绪,先是惊诧再是恍然,脸上又渐渐显出几分愧色。</p>
“法诛行不诛心,那沈仪虽是盛宪外孙、沈友之侄,可并无证据证明他参与谋逆,若仅因他的身份便治罪严惩,必使江东士大夫心怀忧恐,长此以往上下相疑,到时又怎会与你同心拒曹?你又何谈守住江东基业啊?”</p>
吴夫人一番肺腑之言,令孙权有如醍醐灌顶,当即躬身揖手道:“此事是儿子考虑不周,明日堂议,孩儿就下令释放沈仪,并派人安抚沈家。”</p>
吴夫人点了点头,“那就好。”</p>
*</p>
春去秋来,三个多月转眼即逝。在众人日益焦急的等待中,孙权秘密派去北方求医的密探终于有了回音。可最终带回的,竟是那般令人绝望的消息。</p>
虽早已猜测了种种可能遇到的难题,譬如许都距江东千里之遥,这一来一回耗时甚久,孙匡病重,能否撑到那时还未可知。再譬如,华佗在曹操身边医治头疾,就算有曹氏以侄女的身份立场写信求助,也不见得曹操愿意放人。</p>
谁也没想到,华佗死了这种可能。</p>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华佗因思家告假归乡,曹操头疾发作,三番五次召华佗回许都,华佗不服从征召,触怒了曹操,下狱被杀。</p>
江东的密探只晚了半个月,挽救孙匡的最后一点希望就破灭了。</p>
曹氏衣不解带地照顾丈夫,吴夫人、孙权和孙尚香也是昼夜看望,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孙匡虚弱下去,一点办法也没有。</p>
又过了两个月,黄叶落满庭院之时,孙匡在侯府内病逝,年不逾弱冠。</p>
孙权亲自为四弟举行了葬礼,归葬于南门城外孙氏墓园。</p>
吴侯府官吏、在吴的孙氏宗亲、吴郡世族名流等皆来吊丧,驻守外地的郡守、宗亲、将领虽不能亲来,也派人送来了祭文凭吊。</p>
失去三个儿子,纵使吴夫人再坚韧也支持不住,整日里食不下咽,虽未痛哭流涕,却精神恍惚,枯坐窗边,一坐就是一夜,在孙权、孙尚香、以及大乔带着两个孩子的哭求下,吴夫人才勉强进食小憩,孙尚香不忍让母亲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出殡之日,她苦苦哀劝母亲留在了侯府休息。</p>
棺木下葬时,阴沉的天空忽然飘起了细雨,孙尚香望着跪在墓前泣不成声的曹氏,又不由回头看了看身后女眷中抹眼泪的徐婧和大乔。</p>
她们哭,不仅是为孙匡的早逝而哀伤,也是因为对丧夫之痛感同身受,透过曹氏,她们就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p>
大乔身边,年仅四岁的孙绍和孙玥尚且懵懵懂懂,不知死亡的意义,以为四叔只是像父亲一样去了很远的地方,以后会回来看他们的。可为何母亲、姑姑、二叔和周围那多人都在哭泣呢?他们俩想不明白,只能偎依在母亲身旁,一句话也不敢问。</p>
孙尚香收回目光,泪水簌簌直落,越发心痛如绞。</p>
落葬、封土、立碑,又一个亲人永远地离开人世,长眠于此。</p>
孙权手抚着孙匡的墓碑泪流不止。</p>
亲兄弟四人,就剩他一个了……</p>
恍然间,孙权突然想起建安三年朝廷遣使者刘琬为大哥孙策加锡命的情景。</p>
那刘琬据说擅长看相,见过他们兄弟后,出门就同随行者说:“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p>
当时他们听侍从回禀后,都当做笑谈,笑过后便抛在脑后,谁知竟一语成谶!</p>
难道真是天意?</p>
可苍天对孙家何薄至此!</p>
不……不该如此……</p>
孙权按在墓碑上的手渐渐握成拳,深深蹙眉,紧闭双目,片刻后复又睁开。</p>
那一瞬间,孙权含泪通红的眼里,陡然迸射出熊熊恨意,愤怒且痛苦,冰冷又狠戾。</p>
曹操。</p>
他在心里一遍遍念这个名字。</p>
大哥、三弟、四弟之死都与曹操脱不了干系,盛宪、沈友等人皆是曹操布在江东的棋子,曹操表面上联姻拉拢,暗地里却数次下死手,三番五次,都差点搅得江东天翻地覆。</p>
曹操如今还未明着撕破脸,只是因为北方尚未完全平定,等他一统北方后,必当与孙氏翻脸,率军南下进攻江东。</p>
今生今世,只要他孙权尚有一口气在,誓与曹贼势不两立!</p>
喜欢枭姬驯鹿记(三国)请大家收藏:()枭姬驯鹿记(三国)更新速度最快。</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