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画中情(2 / 2)

加入书签

嘉竹一进门就看到楚齐桓手里头抱着的琅元。她先叫了一声“桓哥哥”,然后凑过去捏了一下琅元的鼻子:“玩小老虎呢?”

“嗷呜——”琅元立刻露出他红色的牙床,伸出手装作是老虎的小爪子。

嘉竹哈哈大笑,从楚齐桓手里把琅元抱出来,然后把他放到了榻上:“威武威武!”她敷衍着,又看着楚齐桓道:“桓哥哥,我请夫子和九郎去登高楼吃饭,你来么?”

楚齐桓抿着唇,神情看起来很严肃。嘉竹便坐过去摇他的小臂,抬着头看着他:“桓哥哥,你来呀!你看,我特地来请你呢。”

她的眼睛里也亮闪闪的,就和琅元一模一样。

楚齐桓看着她的眼睛,心里柔软,表面上还是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他甚至没有在意为什么顾湍榕和肖夫子没有来辽东郡王府拜见,而是非得他亲自出门。他也没有在意要以现在的容貌去见从未见过的外人。

嘉竹的手牵着他往外走的时候,他的眼中只有她的背影。一步一步,都充满着活力和喜悦。哪怕是出了院门,嘉竹停下了脚步,等他与自己并排——那时候她转身露出的笑容,足以抚平他所有的紧张与焦虑。

*

楚齐桓到时,肖夫子和顾湍榕都站了起来,朝他行大礼。

“免礼。夫人说是家宴,不必客气。”楚齐桓挥了挥手,一眼扫过肖夫子和顾湍榕。

这两人都看到了楚齐桓脸上的伤疤,但是谁也没有露出丝毫的异色。

肖夫子笑道:“还要替我的学生蒋嘉兰再行一礼。”他说罢,果真再行大礼。

楚齐桓一愣,嘉竹连忙过去想要扶肖夫子。楚齐桓拉了她一把,亲自把肖夫子扶了起来:“萧奶奶和夫人是亲姐妹,又抚养夫人数年。是萧奶奶对我有大恩,何敢当您的谢。”

肖夫子能看出楚齐桓发自内心的郑重,他笑着捋了把胡子:“兰姐儿说了,若是没有大少爷倾心相护,三姑奶奶难保赤子之心。”

“兰姐儿带的礼,出于安全考虑,在我们之后晚几日才到。本想届时再携礼上门拜访,但是三姑奶奶……”肖夫子笑了笑,慈爱地看着嘉竹。

楚齐桓下意识地以为肖夫子要批评嘉竹,立刻为她解释道:“夫人希望这是家宴,家宴本就无需这些繁文缛节。更何况萧大家来,本就该由晚辈先来拜访,扫榻相迎。夫人是帮了我大忙了。”

肖夫子哈哈大笑,让跟着的侍从呈上一个长形的盒子:“要说一点礼没带,那倒也没有。”

嘉竹好奇地凑上去问道:“这难道是二姐姐带给我的吗?她让您随身带着,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东西。这是什么呀?是画吗?”

肖夫子点了点头,将画递给了楚齐桓:“兰姐儿曾告诉我,这画该送给大少爷。我本来还不解其意,如今,算是明白了。”

“咦。”嘉竹疑惑道:“二姐姐的礼,还有送给桓哥哥比送给我更好的吗?”

楚齐桓也很疑惑。他对于蒋嘉兰的认识,只停留在嘉竹的描述里。嘉竹身边的使女侍从,也时不时地会提到她。论理,嘉兰对他的认识,也顶多不过是嘉竹寄给她的信里提到一二。蒋嘉兰怎么能知道这画送给他他会喜欢?

楚齐桓接过画盒,当即就从画盒里拿出了画,跟嘉竹一起拆开:“若是难得一见的大家名作,我祖父也十分喜欢……”

他话还没说完,一下就愣住了。

这不是什么名家大作。画上只有一座亭,亭内石桌上摆着零散的果盘,上头有咬过一半的糕点盒果子。一个男孩子跪在石凳上,他头上画着“王”字,手里拿着一个虎头布娃娃。在他面前,是一个大一些的女孩子,站在石桌的另一边,头上也画着一个“王”字。她的手与肩齐平,做出了爪子的形状,微张开口——楚齐桓一看,立刻就知道她口中在说什么话。

“嗷呜……”嘉竹看到那幅画,怔怔地低声喃喃道。

楚齐桓看着怔愣的嘉竹,再看向肖夫子:“这是夫人小时候?”

肖夫子温和地点了点头:“那个男孩子,是蒋家三少爷蒋善礼。”

嘉竹眼中有泪光闪烁,她咬了咬嘴唇:“我以为这些画都丢了……”

肖夫子一叹:“好多大概都来不及带吧,也不知道散落到哪儿去了。这些是兰姐儿新画的。她想你的时候,就会把以往的场景再重温一遍。她还说,画丢了也没关系。如今她的画技,比起十来岁的她,到底是长进了不少的。”

嘉竹说不出话来,楚齐桓爱怜地看她一眼,看着肖夫子和顾湍榕的眼神也不复之前的疏离和客气:“多谢您,多谢二姐。这样的礼物千金难买,万金难求。”

肖夫子摇了摇头,对楚齐桓道:“这画,就单论画来说,兰姐儿自己也说了,如果不是极亲近的人,谁还真能花千万金去买呢?所以,你这样说,如果兰姐儿在这儿,她一定会很高兴。”

肖夫子看着咬着嘴唇的嘉竹,声音放缓:“三姑奶奶,你也要高高兴兴的呀。”

嘉竹抹了一把泪,用力地点了点头:“我知道,我过得很好,是真的很好很好。我不用二姐姐再为我担心了。”

她说着,把画抱进了怀里,用力抱紧,绽放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

越写越觉得,嘉兰真的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我毕业啦!

也许明年就继续读书,但是好歹有个暑假!燥起来!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Bo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