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2 / 2)
省城的房子比较紧俏,往往供不应求,价格昂贵,可是这么来说,一百两可以在县城富人区地带可以买一套两进院子,而在省城,一百两只能在贫民区买一间平房。
每到大考之年,租金贵的离谱,相比能豪气的租一套院子的租金来说,客栈才是首选,而且不要以为客栈与客栈差别不大,有几十文钱一天的客栈,也有几百文钱一天的客栈,还有黑心宰外地客的客栈。
因此到省城就要找牙人(买卖的中间商),花了二十文钱,最终打听到迎宾客栈,这间客栈相比较价格实惠,设施齐全,服务还不错。
他们两个人住一间房,每天八十文钱,不供应伙食,要买吃食还要另外付钱,沈大官预交了三个月的房钱,七两白银二百文钱,对此客栈老板一文钱都没少收。
距离考试还有两个月,这么早来,一是怕行程耽误考试,二是适应当地环境,三是打听考官文风。
没错,打听考官文风很重要,因为主考官的文风非常关键,如果主考官喜欢四平八稳扎实风格,你写的锦绣文章再怎么辞藻华丽,在主考官眼里都是垃圾,垃圾怎么有可能榜上有名呢?
因此每当确定主考官后,就会有人卖主考官的资料,从生平事迹,再到平时所写文章拿来分析,而且绝对有市场,简直卖到脱销。
沈大官秉承一贯的作风,每天四处寻找美食,不亦乐乎,客栈随后几天陆续又住进几个赶考生,因为都是读书人,几人邀请沈大官一起去见面聚餐,沈大官不好拒绝就答应了。
经过各自介绍过,也算互相认识了,通过这次聚会一些人的言行举止,沈大官认为还有两人还是不错的,不仅是学问方面,更是品行上值得结交,沈大官比起学识,更注重品行,道不同不相为谋。
为何如此认为呢?这些秀才中绝大部分是高傲自得,目中无人,对于店小二呼来喝去,眼神中更是充满不屑,自我感觉高人一等。
甚至看到自己平日里和忠叔坐在一起吃小吃摊,四处品尝美味的时候,面带鄙夷,对于沈大官的自甘堕落,屈尊迂贵和下等人不顾体面在大街小巷吃油泼面,真是有辱斯文。
黄轩和刘青山则不同,每每遇见面带微笑而过,之后发觉沈大官学问高深后,虚心请教,三人相聚,沈大官手中总是拿着淘回来的书籍浏览,二人则将心中积压的疑惑依次询问,都感觉彼此大有进益,收获良多。
益友如同良师,沈大官自己心中也有几分盘算,家中的小姑和大伯家的大丫都快到嫁娶的年纪,小姑更厉害,拖到十九岁还未订下,还是心气太高,挑花了眼。
古代就没见过十九岁还不着急,要知道女子十八岁没嫁出去就已经是老姑娘了,更何况二十岁不嫁可是要罚款的,交不上罚款要拉去婚配,多是光棍、残疾、鳏夫、混混。
沈大官打定主意,物色姑父和表姐夫,不一定非要有功名,若是遇到人品好的人,可要立刻拿下,虽然古代谈婚论嫁,认定人品好不如家境好,家境好不如功名好,功名好不如当官好。
可是他认为人品才是第一位,至于这些眼睛长在天上的人,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时光匆匆,过去一个月,主考官已经确定,是外省从五品的知州姜循。
迎宾客栈住满了赶考的读书人,晚上设宴的时候,有人卖考官和文风资料,一份五两银子,一共十份,正在这时,有人嗤之以鼻,大放言词开始呼吁,“身为读书人,怎能阿谀奉承,失去读书人的骨气,走歪门邪道,大家千万不能买”类似的言论云云。
被他一说好多人都不敢买,似乎买了就被扣上阿谀奉承的帽子,失去读书人的骨气,沈大官顿时用看二傻子的眼神看着这个人,莫不是读书读傻了。
他可是丝毫不在意言论,“我买一份”,掏出五两银子买了一份,立刻拉着黄轩和刘青山就走,随着沈大官买了第一份,其他聪明人可不傻,立刻买一份,几分钟就卖完了。
买好的资料,三人轮流看过之后,进行分析,他发现这个主考官十分厉害,出身寒门,侧重刑法,他的文章精简,无废话,而且言之有物。
买了资料的人如获至宝,这份资料越是绝密,则对手越少,因此面对偷悄悄地跑来借阅书籍的人,都紧锁房门,若遇到要么委婉拒绝,要么出天价拒绝。
令沈大官惊讶的是,原先带头拒绝的人,竟然私底下花了二十两白银的高价,买了一份,而其他没买资料的人,现在是既借不到,也买不起,看着其他人钻研考官资料,后悔莫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