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2 / 2)
小姑(沈小妹)
如果仔细观察,沈家有两个特殊人物,从他们的名字就能体现出来,那就是四叔沈小宝,和沈大官(沈杰)。
都说小儿子大孙子,照道理最宝贝的应该是沈小宝和沈春哥,但是沈奶奶在沈大官出生的时候做个一个梦。
梦到一顶金色的官帽从天而降,飞到他们院子里,然后被沈大官出世的声音哭醒,原本想取名沈风哥。
按照春夏秋冬风雨雷雪冰霜,沈奶奶醒来还记得那个梦,简直美的冒泡,最后拍板砖取了沈大官的名字。
沈大官周岁抓了毛笔,到了六岁,沈奶奶带着沈大官赶集,碰到一个算命的瞎子,一听沈大官的名字,就算出这个孩子有当官的命,最后沈奶奶乐的掏出二十文钱给算命的。
不要以为二十文钱是个小数目,古代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大部分农作物并不值钱,在市集上一把菜才一文钱,毕竟家家户户都有菜园子。
养鸡养鸭养猪养羊大部分用来换钱,五两银子就够一大家人过一年的花费开支,主要用于过冬的衣物柴火和盐等调味料。
在古代生病相当可怕,没有哪个家庭可以负担起,穷苦人家要是身体好,抗的过去还好,抗不过去,抓点便宜的药房药材喝,治不好,只能等死。
来到古代沈杰才几天就感到有四个不方便,一、每天两餐,过午不食(毫无油水,难吃又吃不饱),二、只有草纸,没有卫生纸,更加没有干净的厕所。
三、洗澡是浪费柴火和水,而且打水很累,所以一年只有几次,令人发指,四、无娱乐,小孩顶半个大人,早起早睡,去田里跟着劳作。
在古代即使最受宠的孩子也要为家里分担,付出,很多人以为古代农民非常单纯质朴,实际上是错误的,他们热心却有自己的小心眼和一笔账算。
没有哪个人是真正的傻瓜,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例如村里盖房子,村里很多人都会抢着干,因为酬劳也许是一天两顿饱饭,有些富裕的人家还给十几文钱或者半袋粗粮。
像那种分家出来,儿子太多,没分到房子住,一般都是自己家搭一个棚子或者洞穴,自己开荒地,开菜园。
古代村子分家有分家的过法,不分家有不分家的过法,而很多分家每房都会因为小到针线大到农具,都要大战一场,不分家虽然压力更大,但是很多东西都可以共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