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身为满清八大铁帽子王的承袭者,他是被怎样被清廷绞杀身亡的?(2 / 2)

加入书签

说是议和,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投降。

既然有投降的成分,那么,形势也就是所谓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作为“鱼肉”的清廷,自然要听任八国的摆布。

在西方列强的“索办罪魁”声中,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清廷以“庇拳启衅”罪名,赐庄亲王载勋自尽。

说是自尽,实际是自我绞杀;其实,也就是判处绞刑,只不过绞刑的具体执行者是受刑人自己而已。

既然这样,那就简单说一说绞刑。

通常所谓的绞刑,实际上可分为缢死和勒死两种。

所谓缢死,也就是俗称的吊死,是指以绳索将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

所谓勒死,则是指以绳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

载勋的被赐自尽,按照绞刑分类看,属于缢死。

载勋行刑的过程,颇具有传奇意味,值得一说。

当日,载勋被各国指为“祸首”,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的农历闰八月,他就被清廷削去了爵位。

本年农历九月,清廷就近在山西蒲州府派员管束载勋,打算随后交宗人府,将他发往盛京(今辽宁沈阳)圈禁。

但是,西方各国对清廷处理载勋的这一方案并不满意。

于是,慈禧太后不得不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二月发布上谕。

据《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七:

“加以惩处已革庄亲王载勋、纵容拳匪围攻堂馆擅出违约告示。又轻信匪言枉杀多命实属愚暴冥顽。著赐令自尽。派署左都御史葛宝华前往监视。”

此前,载勋被削爵后,圈禁于山西蒲州御史行台。

虽然,载勋名为“戴罪”,但仍有侍妾和儿子陪伴,他在住所内的行动不受约束。

后来,当奉诏前来宣读赐自尽谕旨的兵部左侍郎葛宝华到达时,载勋的住所门外,当地官方安排放炮迎接。

载勋听到炮声,问道:

“何故无端放炮?”

随从告诉载勋,说是钦差来了。

听说钦差到来,载勋马上警觉起来。他追问随从,钦差是不是为了自己的事前来蒲州。此时,随从也不知道钦差所为何来,只好随口应道:

“大概是钦差过境吧!”。

不一会儿,葛宝华即进门登堂,见到了载勋。

载勋便向葛宝华询问慈禧皇太后在陕西的情况。

葛宝华唯唯否否,不做回答,也未落座。

见过载勋后,葛宝华就往堂外四处巡视。

葛宝华视察后,发现御史行台的后面有座古庙,他便选中了其中的一间空房,准备作为执行绞杀载勋谕旨的地方。

随后,葛宝华暗暗命令左右,在梁间悬好布帛,然后锁上房门。

一切安排停当,葛宝华即返回载勋所在的大堂。

进入大堂,葛宝华马上拿出钦差的威势,传令蒲州府有关官员,即可派兵前来,以备事情有变时进行弹压。

传令毕,葛宝华便命令载勋跪地听旨。

载勋似乎已有所察觉,他追问葛宝华,是否要杀头?

葛宝华没有理他,命令载勋跪地。

载勋只得跪地,葛宝华面目严肃地开始宣读圣旨。

葛宝华宣旨毕,载勋内心十分复杂,他说道:

“自尽耳!我早知必死,恐怕老佛爷亦不能久活。”

接着,载勋要求和家人话别。于是,他的侍妾和儿子被唤来,载勋嘱咐儿子道:

“尔必为国尽力,不要将祖宗的江山送洋人!”

说完,载勋询问道:

“死所何处?”

葛宝华与差人将载勋引到古庙中那间备好的空房内。

载勋见梁间已经悬帛,回头看了看葛宝华说:

“钦差办事真周到,真爽快!”

说罢,载勋主动上吊。

据资料所载:

“不过一刻,即已气绝。”

关于载勋之死,还被正式写入了清廷与洋人签订的条约,《辛丑条约》第二款之(一):

“庄亲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均定为赐令自尽。……庄亲王载勋已於西历本年二月二十一日,即中历正月初三日……均正法。”

(全文结束)

作者闲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