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传奇看人事:酒中生灵芝(中)(2 / 2)
在接见李太虚的时候,王岵云对他说到:
“我的孩子很多,家里也给他们聘过不少先生,但是,就我观察,这些先生,才学品行,没有一个能胜过您的。看您眼下似乎无事,不知您愿不愿意屈尊,做我家孩子的先生呢?另外,有些麻烦的是,孩子们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他们远在娄东(太仓位于娄水之东,故有娄东之称)。我很想让您教授他们学业,也不知道您家里放得下、放不下?您愿不愿意远去娄东,作我家的西席呢?”
李太虚一想
,王司马这么器重我,拔擢我为诸生第一,还让我教他家孩子的学业,这是多么地信任我啊!目前,我也没有什么差事可作,去王司马家做先生,既不耽搁学问,又可以糊口养家,还能报王司马的知遇之恩,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于是,李太虚当面就爽快地答应了王岵云的聘请。
王司马做事也很干脆利落。第二天,他就派人安排李太虚的行程,并送李太虚前往自己的太仓老家。
这个时候,王家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有了教席。这两个大孩子的教席就是王岵云同乡的吴蕴玉先生。
说起吴蕴玉,大家或许多少会有些陌生,但是,说起吴蕴玉先生的儿子来,很多人应该都有所耳闻。
吴蕴玉先生的儿子是谁呢?
他就是写出有名的“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圆圆曲》的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伟业。
前面王岵云说了,自己的孩子多。既然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有了吴蕴玉作老师,那么,李太虚到王家后,他就负责教授王岵云的第四、第五等诸位公子。
中国人常说:卖石灰的见不得卖面粉的。
古人说,文人相轻。
可是,在王家的二位西席吴蕴玉和李太虚这里,并没有发生以上的状况。
这两位先生在王家的职务相同,两人的学问才情相当,两人的性格又十分投缘,加之每天早晚有空都会在一起,所以,两人相处得很好,各自也都非常开心。
李太虚在王家任教的时候,吴梅村(伟业)还是个小孩子,他也跟着自己的父亲在王家。当然,吴梅村跟着父亲在王家,并不是打杂,也不是一味地玩耍,他也跟着王家的孩子一起,在家塾中受教。李太虚在教孩子们的过程中,布置给他们的作业文章,吴梅村往往写得出人意料地好。李太虚一见,大为惊奇。
俗话说,三岁看老。
根据吴梅村的文章与行止,李太虚预测,这个孩子以后必成大器。
李太虚的确慧眼,吴梅村后来不但在科场上表现突出,而且还成了一代杰出的诗人。
此是后话。
那一年,到年底了。大家都知道,年节对中国人来说,是很重大的事项。吴蕴玉、李太虚两位先生教了王家的公子们一年了,这一年之中,也受了很多的辛苦,花了很多的心血。所以,乘着年底,王家专门设宴,要好好招待感谢两位老师。
年末的谢师宴上,主人高兴,两位先生也高兴。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因为气氛太热烈了,于是,王家人就把自家珍藏的玉卮【玉制的酒杯,产生于战国末期,秦时杯卮并行使用,汉代较为流行。从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的汉代卮来看,有玉卮也有漆卮,卮由盖和卮体组成,卮体呈圆筒状,有三足,一圆扳手。】拿出来助酒。当然,这也表达了主人家对两位先生的尊崇与信任。
前文提到,李太虚很喜欢喝酒。这一次,在王家的谢师嘉宴上,他的心情非常不错,所以,自然就开怀畅饮了。因为酒喝得有点多,王家用玉卮倒酒敬李太虚时,李太虚头有点晕,他随手一挥,一不小心,便把王家珍藏多年的玉卮给打碎了。
这时候,宴会的气氛突然就变了。
王家的孩子珍惜自家的宝物,对李太虚很不客气,当着席上那么多人的面,毫不客气地对李太虚责备怪罪起来。
作者闲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