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陈寅恪先生笔下的女侠名姝:河东君柳如是小传之张溥与杨爱(2 / 2)

加入书签

她性情耿直,有些孤高自傲,也懂得洁身自好;

她冰雪聪明,才情过人,虽没有正式受过师傅的教习,但是,每赋一

诗,都工整有味,每成一文,都粲然可观,全不输须眉之士。

说到诗文,自然需要说说柳如是在文艺方面的造诣:

柳如是在诗作方面,尤其擅长近体(格律诗)七言。

赋诗之外,柳如是的书法,也有独到之处,她的书法,深得虞世南、褚遂良的笔体。

柳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与钱谦益结合。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又号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江浙五不肖(钱谦益,曹溶,吴伟业,龚鼎孳,陈之遴)”之首,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主盟文坛数十年。

此后,因为钱谦益的巨大影响力,柳如是的名声也随之日著一日。

话说,很久之前,钮琇的家乡江苏吴江盛泽的归家院,有一名伎,名字叫做徐佛。

徐佛的琴艺精湛,她还善写兰花、草木。

虽然,那时徐佛避居在江湖偏远之地(盛泽只是一个镇,比不得那些大都会,故有此说),但是,四面八方的名流才士,听说徐佛了的名声才艺之后,都慕名远远跑来盛泽归家院与她相会。

名流会徐佛,那是怎样的一个盛况呢?

据传,徐佛所在的院室,常常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那一年,是农历丙子年(推算,当在明思宗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的春天,娄东(太仓位于娄水之东,故有娄东之称)张溥休假归家。

张溥(公元1602年~公元1641年),字乾度,一字天如,号西铭,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属江苏太仓)人,明朝晚期文学家。

那时,张溥的职位是庶常吉士,在翰林院任职。

因为对徐佛早有耳闻,所以张溥路过吴江时,命人将其所乘坐的大船停泊在垂虹亭之下。然后,他自己换乘小舟,欣然前往盛泽,去拜会名伎徐佛。

张溥去的那天,实在有些不巧,徐佛因事外出,不在院中。

还好,十分幸运,徐佛外出时,没有带走她的一位的弟子。

徐佛的这位弟子,名叫杨爱。

杨爱人长得很漂亮,比徐佛美丽。

另外,这位弟子的风雅健谈、言辞精美、叙事引人入胜也远远超过徐佛。

还有,就是,这位弟子在诗文创作方面,其文章的秀美、文风的脱俗、文品的雅洁,更非徐佛所能及。

这一次,虽然张溥是听闻徐佛之名前来寻访,不巧未曾亲见其人,但是,机缘巧合,他碰见了徐佛的弟子杨爱,而且这位弟子的才色技艺、风流情致,全不在徐佛之下。

无论如何,这也算得是更大的风雅韵事一桩。

张溥一见杨爱,便生怜爱之心。

通常,人们所说的一见钟情、一见倾心,猜想,讲得大约就是此类情景吧!

张溥既然对杨爱有意,于是,他便按照归家院中的规定,征得院主同意,将杨爱带到了垂虹亭之下的大船之上。

于是,两人在船上,便有了那么一段风月佳话。

欢会之后,张溥与杨爱两人虽然深情依依、难分难舍,但是,最终,还是要面对最后的别离。

张溥继续行他的路,杨爱仍然回到了归家院中。

(本篇结束,后续更精彩)

作者闲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