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猫咪印象:明代思想家是怎样看待猫猫咪的?(2 / 2)

加入书签

大约,在老鼠的眼里,这猫,叫起来声如洪钟,这猫,看起来体形如虎,猜想,它一定非常厉害,一定是个死对头,是个狠杀手。

所以,自这只猫到家,家里的老鼠都缩在窝里,不敢出洞,憋屈了好一阵子。

这只猫在家里拴了一个多月,老鼠们也在洞里藏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月,老鼠们省吃俭用,把仓里储存的粮食都消耗光了,它们忍饥挨饿,也不敢出来活动,毕竟,挨饿比受死要轻松许多!

过了这一个多月,家里人觉得,这只猫和家里人也熟悉了,家人也觉得它也基本驯化了。于是,家里人就放心大胆地解开了这只猫的绳索,让它自由行动起来。

谁知道,这只猫一放开,其表现就出乎大家的想象之外。

那天,刚解开那条拴猫的绳子。这只猫就伸了伸懒腰,四下里张望,打探周边的情况。

正好,家里刚出壳的小鸡在院子里跑动。这群可爱的小鸡,一边跟着鸡妈妈跑,还一边啾啾地叫着。

这只猫看见小鸡,毫不迟疑,更不客气,一下子跑过去,咬起一只小鸡,撒腿就跑。

家人一见,这还得了,这小鸡不是给你吃的啊,马上追赶起这只猫来。等到追到这只猫时,可怜的小鸡已经被它咬得死死地了。这只猫一边狼吞虎咽地生吃着小鸡,还一边发出呼呼地叫声,似乎在表示,谁要抢它的“食物”,它就要和谁拼命。

这种可恶的风气不能长,家人还是赶走了这只猫,把咬得残损的小鸡的尸体给掩埋掉了。

对于这只猫的行为,家里人有些失望,也有些愤怒,便把它抓起来,准备地狠狠教训一顿。

薛瑄对家人说到:

“还是算了吧!就像人一样,那些有才能的家伙,一般都有自己毛病或者瑕疵。吃小鸡是这只猫的毛病,或许,它逮老鼠的能耐比这还大很多呢!”

家人一听,觉得薛瑄讲得不无道理,便没有动手,把这只猫给放了。

这只猫自从被解开绳索之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每天就是一副恐惧万状、低声下气的样子。它饥了,就朝人哇哇(原本猫应该是喵喵叫的,这只猫个头大,叫声也大,叫起来就是哇哇哇的。)叫;它吃饱了,就悠闲地晒太阳,或者自娱自乐;可以说,它是无所事事,也可以说,它是不干正事。

家里的老鼠,在这只猫刚被解开绳索时,似乎更加增强了戒备心,以前,老鼠们是躲在洞里不敢出来,这下,看见这只猫自由了,它们躲在洞里连动一下都小心翼翼,生怕惊动那只猫,一不小心,丧了自己的小命。

仔细看过那只猫的状态和举动之后,老鼠们似乎也有了自己的心得。

渐渐地,那些胆子稍微大一点的老鼠,经过仔细观察之后,发现这只猫除了个儿大、叫声大之外,似乎没有什么本事。

起初,老鼠们藏在洞里不敢出来。待那只猫放开之后,它也不在老鼠洞口周围巡视,它也不侦查老鼠行动的路线。

于是,老鼠们心想:

这猫还挺有心计的,它肯定是在假装对我们不在乎,实际是想引我们上钩呢!

可是,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老鼠们发现,自己真是想太多了!

那只猫除了朝家人哇哇叫着讨吃之外,要么就是睡懒觉,要么就是瞎玩乐,完全没有半点正行。

老鼠们觉得:

那只猫就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

于是,那些胆子大一点、对这只猫仔细观察过的老鼠,就跑到其附近一个一个的老鼠洞去宣传:

“兄弟姐妹们,大家不用怕,那只猫就是个废物点心,没啥用处。我仔细观察过,我也试探过,它根本就没有抓我们的本领。所以,请大家放一百个、一万个心,想怎样就怎样,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尽情在这个家里狂欢吧!”

此后,家里的老鼠又成群结队地活跃起来了,最后,甚至到了十分猖獗的程度。

家里人对这只猫非常地失望。

这个时候,薛瑄想起自己前面说得话:

那些个有才能的家伙,一般都有自己毛病或者瑕疵。

看来,这个说法,对这只猫是不适用的。

这只猫,没有什么能耐,毛病还似乎不少。

有一次,家里的老母鸡又带着小鸡从堂下走过,这只猫又兴奋起来,一下子精神百倍,还没等家人反应过来,它又把一只小鸡一口咬死,随即,叼着死去的小鸡飞奔而去。家人追赶上它时,小鸡已经被它吃掉一半了。

家人这次抓住这只猫,没有客气,数落训斥它道:

“老天是公平的,不会让任何一个事物把所有优势都占尽。所以,天下的事物参差不齐,那些有能耐的家伙,一般都会有瑕疵或毛病;如果忽略其小毛病,那么它们的能耐还是可以大用的。你就是个怪胎,没有逮老鼠的本事,吃小鸡的能耐倒是不小,你真是个大大的废物,不,你就是大大的祸害啊!”

最后,家人把这只猫打了几下,赶出家门了。

猫咪印象:明代思想家是怎样看待猫猫咪的?

三、薛瑄又是谁?

薛瑄,生于朱元璋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卒于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万荣)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去世,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

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从祀孔庙。

继曹端之后,薛瑄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

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

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

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

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主要著有《薛瑄文集》、《读书录》、《理学粹言》、《从政名言》、《策问》、《读书二录》等。

其中《读书二录》是集薛瑄理学思想大成的代表作,也是他平生所作读书笔录或读书心得之集中总汇。

清人曾辑其所有文字,并同其年谱、诸儒论赞等,汇刻为《薛文清公全集》,总四十六卷。

《皇明经世文编》录有《薛文清公集》一卷。

(全文结束)

作者闲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