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亳州牡丹记(三)(2 / 2)
虽然,亳州的牡丹也可以称为是一代、一时之盛,但是,就是因为亳州这地
界相对而言,比不上洛阳那样,可以称之为名胜之地;就是因为亳州没有种植牡丹的名园;就是因为汉代上林苑那样著名的宫廷禁苑不曾移植过亳州的牡丹,亳州牡丹没有得到朝廷、皇家的荣宠;就是因为路过亳州的墨客骚人没有用华丽优美的诗词文章抒写、赞誉亳州的牡丹;所以,亳州的牡丹,也就一直那么默默无闻地绚丽开放、自然凋谢着。
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说:
“牡丹之好宜乎众”
也就是说,和爱好莲花、爱好菊花的人相比,对于牡丹的爱好还是比较大众化的,爱好牡丹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大家爱富贵,也爱人中的富贵者。
大家爱富贵,连花中象征富贵的牡丹也爱得深沉!
牡丹何辜?
果真如此,这难道不是牡丹的不幸吗?
《觚剩》的作者钮琇当年做官的项城与亳州接壤。但是,钮琇说,他做官的时候,整天忙于公务,根本没有时间出去考察游玩,所以,虽然项城与亳州近在咫尺,他还是没有亲自前往亳州一趟,去观赏亳州的牡丹。
在项城三年,竟然都没有时间去亳州看牡丹花,这位前清的官员,真是会让很多整日考察玩乐的官老爷瞧他不起啊!
作者闲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