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徐用仪之死始末:庚子拳匪之乱剪影(五)(2 / 2)

加入书签

的农历三月间,也就是三位大人被处斩快一年后,风声并不如此前那么紧了,朱彭寿才在妙光阁给三位大人设立了牌位,并邀请浙江的同乡、三位大人生前的知交,前往祭奠三位。

这一次祭奠,有清楚的账目在册,还存在朱彭寿处。

后来,徐用仪的二儿子毓臣等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浙江原籍安葬的时候,因为形势已经基本缓和了,所以,这个时候,徐家才请了鼓乐,作为送丧回乡的仪仗。这个鼓乐从京城开始,将灵柩送到了通州。到达通州之后,灵柩改用船只运送到天津,然后,再从天津南返至浙江老家。

徐用仪灵柩准备南返故乡时,出殡当天,又在虎坊桥东边设了席棚,以供京中的旧僚、故知、亲友等路祭。这一次,各国公使闻讯,也都前来吊唁

李文忠公还特地派副都统【清代驻扎于各地的“驻防八旗”之长官称都统(满语:固山额真),“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在不设驻防将军之处,如察哈尔,都统即为该地方的行政长官。在设有驻防将军之处,一般设有专城副都统(满语:梅勒章京),为正二品,受将军节制。】荫午楼(昌)在席棚之中招待国内外的官方人员。

这一次,围观徐用仪路祭的人很多,道路上都给挤满了。朱彭寿听见人群中有人大声说到:

“按照今天的形势看,这位徐大人应该不是真正的二毛子吧!”

所谓的二毛子,是当时京城里的人对那些与洋人靠得很近,或者入了洋教的中国人的称呼。

由此可知,当时的社会舆论对于前此庚子拳匪之乱中被朝廷处决的几位大臣的看法:人们大概都是认为,这些大臣就是所谓的“二毛子”吧!

呜呼哀哉!

是非不明,黑白颠倒,竟然到了这个地步,真是让人觉得十分可恨,又让人觉得非常地可笑啊!

三位大人的后事料理完毕,之前李文忠公差徐次舟交付的银子,朱彭寿处还剩余了几十两,他又将余款交给了徐次舟,让他缴还给李文忠公。

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

呜呼哀哉!

徐用仪赴难时,已经七十五岁了。他一生为人小心谨慎,谁能想到,晚年竟遭受如此奇冤。

这要到哪里去问天理呢?

但是,仔细想一想,徐用仪蒙难的事情,事先多少还是有些征兆的。

不过,被杀之后不久,徐用仪的耿直中正、他对国家的满腔忠诚,还是被认知,他的冤屈,也被昭雪了。

徐用仪死后,清逊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他被朝廷封赠的谥号为“忠愍”,这既是对他认可,也是莫大的容光与恩典。就此而言,徐用仪完全可以和明朝的沈炼(谥号忠愍)、杨继盛((谥号忠愍))媲美了!

他们虽然都受屈遇害而死,但是,他们的浩然正气、烈烈英风常留天地之间,永垂于千古。

(未完待续)

作者闲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