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亲王秉政前后,满清宗室的亲王、皇子对大学士的礼仪有何变化?(2 / 2)

加入书签

一种是世袭罔替,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

清朝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

一种是普通世袭。

普通世袭,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至从亲王降到镇国将军、从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关于亲王的基本情况,已经讲说完毕。

亲王秉政前后,满清宗室的亲王、皇子对大学士的礼仪有何变化?

下面,进入本文的主题。

本文出自清代梁溪坐观老人的笔记《清代野记》卷上《亲王秉政之始》。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以后,为了集权,清廷对亲王的防范和管制十分严格,亲王秉政,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梁溪坐观老人在笔记中说:按照清朝的祖制,亲王皇子不得干预政事。

清廷对亲王皇子除了在政治上严格管制和防范以外,在礼仪上,对亲王皇子也有严格的要求。

亲王皇子与大学士相见,必须行半跪礼。

亲王皇子,需称呼大学士为“老先生”。如果大学士还兼了亲王皇子的师傅,也可以称之为“老师”。

亲王皇子,在大学士面前,自称一般都是“门生”,或者自称“晚生”。

以前,从来没有亲王皇子直接称呼大学士的别号的。

像后来继承醇亲王爵位的爱新觉罗·载沣直接称呼李文忠(鸿章)为“少荃(李鸿章号)”的情况,在以前,是没有出现过的。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死了以后,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继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