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清流概述及清德宗光绪时期的清流兴衰小记(下)(2 / 2)
从法越战端开启之后,借着这次战争,朝中官员中的一部分人就将战争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失对、失策、失事,全都归罪给了当权派的重臣。然后,他们不断撰写文章,指斥朝政。
这些人,被当时的人看成是清流。
对于清流的言行,笔记作者何刚德的座师索绰络·宝鋆〔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晋武英殿大学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军机大臣自恭亲王以下(包括宝鋆)同日斥罢。〕曾对他说:
“天下的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局外人不知道局内人的苦楚。那些人(当然是指清流)只是挟着华而不实、骄傲自大的意气,不知内情地苛责别人。他们这样做,对当下的时事又有什么好处呢?”
后来,清流逐渐被简拔外放,升迁得差。
自此,这些清流人士似乎嘴巴里含了大颗肥美的珍珠,口被钳住了一样,也不指斥朝政了、也不攻击重臣了。
清流这种前后不一的表现,旁观者私下里多有议论。
看来,权力与私欲的满足,是可以让人哑然失声的!
不过,静下心来仔细检讨和梳理清流当日的行事,深究其作为,也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清流弹劾贪婪放纵的官员、指斥挟势弄权的奸佞,使得朝廷在压力之下,裁汰衰弱无力、平庸无为的官员,这些,都是大快人心、值得称扬的。
依此而言,就不能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清流不如浊流。
之后,清廷与法国的战争危急。
于是,清廷简拔陈宝琛(号弢庵,笔记作者称之为弢老)为南洋会办、简拔吴大澄(瀓)(字止敬、又字清卿,笔记作者称其字清卿)为北洋会办、简拔张佩纶(字幼樵、一字绳庵、又字篑斋,笔记作者称其字幼樵)会办福建军务。
这些人,都是清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