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终是爷,孙仍是孙(2 / 2)
原本,狐裘是深冬严寒时的穿戴配饰。可是,这些抢劫到狐裘的泼皮破落户,根本就等不及,怕炫迟了,人家抢了他的先。在秋风稍稍吹动,天气还有夏的余热时,无赖们就慌忙把狐裘穿戴整齐。这时候,往街上一走,还真是旧京一大景观,所谓“秋风甫起,狐裘满街。”
等到冬至时,寒风凛冽,入侵的外国军队对旧京实行分段驻守,以便管控整个京城。那些抢劫者前此抢劫的财物已经挥霍光了,要再去抢掠,又怕吃了洋人的枪子儿。那些初秋时穿戴狐裘满街走的泼皮们,这个时候,有些已经沦落到因天寒衣单、冷风肆虐而不得不捡拾破报纸遮掩身体,阻挡风寒的境地。
据说,那些乘乱抢劫的匪徒们兴高采烈地疯抢时,口里还讲着:
“今天,这京城里没有皇上了,咱们就是主了。今天,咱们也要搀和搀和。”
抢匪们那时候还想着,至此以后,这天下就穷富均等,人无差别了。
等到清廷与洋人和议达成,旧京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百工还是各从其企业,贱役还是各就其职。
这时候,那些个乘乱抢劫的混混们不得不感叹:
“世道变来变去,不管怎么变,爷终是爷,孙子仍是孙子”
附:夏仁虎简介
民国笔记《旧京琐记》的作者夏仁虎,生于1874年,卒于1963年。他是南京人,字蔚如,号啸庵、枝巢、枝翁、枝巢子、枝巢盲叟等。
戊戌变法(1898年)的那一年,25岁的夏仁虎以拔贡身份到北京参加殿试朝考,成绩优秀,遂定居北京,开始了他整整30年的官宦生涯。他是晚清的秀才、拔贡、举人,刑部、商部、邮传部的小京官。
辛亥革命后,夏仁虎先后在民国北洋政府交通部、财政部为官,并成为国会议员。
张作霖入关后,夏仁虎先后担任国务院的政务处长、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和国务院秘书长。
1929年,时年55岁的夏仁虎弃官归隐,专事著书和讲学,担任了北京大学讲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妄图拉拢他,他毅然拒绝的日寇的利诱,保持了民族气节!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晚年的夏仁虎尽管双目失明,仍然笔耕不辍,直到196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作者闲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