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章 这便是汉人吗?(为“kenny”加更)(2 / 2)

加入书签

当年狄青求情时说焦用是好汉子,韩琦轻蔑的道“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名者方好儿……”

可这歌却直接打脸了。

富弼说道“况乃国危若累卵,况乃国危若累卵啊!”

黄河东向计划落空,大宋君臣心中慌乱,担心没了这条防线之后,辽人就要南下了。

而辽使顺势而为,语出威胁。

局势危急!可不正是国危若累卵吗!

“岂让功名误此生……”

有人低头,有人抬头,但更多的人却是感到了震撼。

这词并不出色,用典也只是寻常。

可就是这些寻常的文字,最终却组合成了震动人心的歌声。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矜。”

这是投笔从戎之意。

那些读书人都面色凝重,有人在反驳,声音在那雄浑的歌声中恍如虫鸣。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同志一词古已有之。

——同心则同志!

志同道合者汇聚十万,高唱战歌去从军。

这是何等的气势。

赵祯不禁捶打了一下城砖,喊道“好好好!”

读书人不肯从军,因为他们觉得武人就是臭虫,就是下贱人。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凶残不顾身!”

轰!

整条御街都轰动了。

无数人爬上屋顶在呼喊着。

声音嘈杂。

折克行的面色涨红,他走到了宣德门下,然后用力跺脚。

轰!

一万人齐齐跺脚,眼前的天地仿佛都在晃动着。

众人齐齐噤声。

沈安就站在侧面,负手看着这一幕,百感交集。

那些前一刻还在平静的脸上,此刻全是癫狂。

谁说汉儿没有勇气?

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在当政者的不作为中,那些勇气渐渐被消磨。

而今一次雄壮的行军,就让他们爆发出了血性。

哪怕只是一时,可沈安相信,只要持续开导,汉唐时的人人争先就不是梦。

折克行仰头看着楼上……

沈安坚定的道“我要让汉儿重新抬头做人,我要让大宋威加宇内……”

“大宋万胜!”

折克行一声嘶喊惊破了安静。

一万人齐声高喊着“大宋万胜!”

热血瞬间就从心脏那里迸发了出来。

无数人觉得眼中发热,然后情不自禁的呼喊道“大宋万胜!”

呼喊声山呼海啸般的传来,渐渐传到远处,然后又从远处汇集而来。

“大宋万胜。”

辽使呆呆的站在那里,边上的高丽使者惶然道“天崩地裂,天崩地裂啊!大宋竟然威严如此吗?”

那些使者都面无人色,有人甚至是双股颤颤。

赵祯激动的喊道“好!好!好!”

他拍打着城头,问道“辽使如何?”

陈忠珩从那边匆匆而来,满脸兴奋之色“陛下,辽使面无人色!”

赵祯仰天长叹道“这便是我大宋虎贲,威震敌胆啊!”

他兴奋的不能自已,“壮哉!壮哉!”

富弼也是激动不已,他双手扶墙,身体探了出去,贪婪的看着城下的阵列。

“这便是我大宋的虎贲,若是有此虎贲十万,大宋何惧凶残!”

这里是公共场合,使者就在边上,不适合用国名,所以就用凶残代替。

韩琦也被刚才的欢呼给震住了,此刻才缓过来。

他叹道“好气势!某在军中多年,从未见过这等雄壮的气势。”

而百姓们已经完全被镇住了。

他们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就跟着一起欢呼。

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往日的憋屈都跟随着这些呼喊发泄了出来。

李璋在城外全程目睹了沈安操练这一万人的过程,虽然看着过程很震撼,可此刻整座汴梁城中的百姓都加入了进来,那气势却不是演练时所能比的。

他向着赵祯靠近了一步,低声道“陛下,请听……”

赵祯正在狂喜之中,闻言就问道“听什么?”

“陛下万岁!”

下面一声大喝,旋即万人高呼“陛下万岁!”

赵祯的身体一个摇晃,面色潮红,就像是喝醉了一般。

李璋赶紧扶了他一把。

“陛下万岁!”

无数百姓在欢呼着。

“这是万众一心啊!”

高丽使者摇头道“负责操演的那人高明,两次呼喊之后,整座汴梁城就是万众一心。”

“陛下万岁!”

整座汴梁城都在呼喊着。

那声音之宏大,放眼看去,天上的白云都纷纷被撕裂开来。

风云变色!

目之所及,无数人在振臂高呼着……

“大宋万胜!”

“陛下万岁!”

这个大宋,坚不可摧!

……

第三更送上,大家晚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