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30.悠悠岁月(147)三合一(1 / 2)

加入书签

悠悠岁月(147)

清宁都有点佩服自家姨妈, 她是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挖耳朵勺捆杂物的绳,都要操心的这种。

她就说“叫我姐慢慢准备呗。”

“她准备?”英子不放心, “她是能凑活就凑活的, 你不替她想着, 她永远都丢三落四。”

也还好吧。

在京城这几年,反倒是她照看家里的时候多谢。

她还总觉得她姐十分靠的住, 家里有她啥都不用操心的。

结果自家姨妈管这叫‘丢三落四’, 那自己以后过日子, 那得叫啥?

回去问她妈,她妈说, 闺女永远也理解不了当妈的此时的心情。

清平拿着小本本,准备认真的采访一下她妈“您现在什么心情啊?”

“啥心情啊?”闹心死了!她轻哼一声,“可算是要把你打发出门的心情!”

清平笔都准备好了,然后兜头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句,她本子一合,这还有办法说话吗?

徐强是看丈母娘的心情不明媚, 比较乖觉,回来就做家务, 买菜买水果,反正是瞧着家里家外都能忙活。然后英子对徐强的态度又不一样,不叫徐强干这个, 不叫徐强干那个, 做饭还总有徐强爱吃的菜。

清平就觉得, 谁到底才是亲的。

没人的时候,她妈拍她“我不对人家好点,人家能对你好?”

他对我好不好,跟您对他好不好真没啥关系?

谁说没关系的?

这话最是幼稚!

英子就在家跟俩闺女说她的道理,还专门把清宁叫下来,叫她也听听。

她就举例子,说谁谁谁家对女婿不好,然后那后来如何如何了。又说谁谁谁家对女婿好,那女婿后来又是如何如何做的,“我知道,你们现在这年轻人嘛,都想的跟电视上演的一样。他一定得爱你爱的死去活来的,离了你就活不成了……孩子啊!得记住了!谁离了谁都能活。你要是非要求人家离了你活不成,那这日子你们就没法过。过日子不是那样的。同样的,我更怕你们离了人家活不成,那是自己找罪受。”

英子就叹气,“这就是人人乐意养儿子不愿意养闺女的原因,你得把闺女嫁到别人家去。是好是歹,你压根就看不见。年轻人谈恋爱,两个人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可这股劲过了,你还得你,他还是他。你看好些人家,为啥说不愿意把闺女嫁给不知根知底的人家?怕不了解情况是不方便,另一头呢,也确实是熟人家里有个别的都没有的好处,那就是情分。两口子真有点磕磕绊绊了,谁想开口说分开,都轻易的张不开这个嘴。哪里有过不下去的日子,日子可不都是熬出来的。”

清平和清宁对视一眼,两人对这种理论吧,不是很认同。

清平就说“您老拿那时候跟我们比。真没啥可比性。不说年代了,就说地域的局限,留在城里的姑娘,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经济能力的。谁也不是依附谁而生的。他赚钱,我也赚钱。出门交际,男女是平等的。不像是你跟我爸这样的,你管着家里,家外的事情全都是我爸的,弄的现在……你能去税务局缴税吗?你能去卫生局办卫生许可证吗?看!你不能!你总觉得那里是男人去的地方,男人在那里才说的上话。那照您这么说,我姨这官可怎么当?”

英子气的拍她闺女“我说的是这个吗?我说的是,这过日子,不能只指着情情爱爱……”

但没有这些情爱又过啥劲嘛。

这回清平没反驳她,大致上明白了她想表达的意思,只点头说“懂懂懂!”

英子这才扯回正题,“你们就说韩彩儿,你们彩儿姨……”

是说住在巷子里面,跟在供销社工作的丈夫邱成离婚的女人。

两人都知道这人,清平还打的交道比较多。

因此英子一说“……前段时间那,邱成他爸死了……”

清平马上反应过来是说谁的,就惊呼一声“那老爷子身体瞧着可好了……”

英子点头,“病的急,送到医院,就叫拉回来了,拉回来谁也叫不醒,连眼睛都不睁开。邱家多大的一家子,孝子贤孙成百的,屋子里到院子里都跪不下。谁叫这老爷子都不睁眼。这些年,老爷子不是常照看你彩儿姨家的俩孩子嘛……”

当年生了俩儿子,大的判给邱成了,孩子离不了妈,还是多跟着妈生活的,小的更是只认妈。后来当爷爷的一个人过,就为了照看俩亲孙子的。

“……老爷子到了那份上了,村里的人都劝彩儿,说去看看老人吧,最后一眼了。然后韩彩儿去了,这些年再嫁这老王也不是个东西,韩彩儿要说过的顺心,那真是也没有。老爷子帮着她照看俩儿子,心里感念。到哪叫了一声爸,哭的就不行。老爷子是谁叫都不睁眼,就彩儿叫了一声,挣扎的把眼睛睁开了,哭的啊,嘴里啊啊的着急说话……彩儿又是扶起来叫老爷子吐痰,又是伺候的,老爷子临了了咋说的,说邱家都欠彩儿的,说他们当爹妈的当年做的不对,才导致两口子离婚了。又说放心不下俩孙子,说哭了一院子的人。最后留下话了,不叫邱成后娶的那个披麻戴孝,以后不许她上祖坟……其实这些年,后娶的那个回来都是到邱成的兄弟家去,老宅是不许她踏入了。到死了,老人都只认彩儿是儿媳妇……”

这姐俩是理解不了这种被承认然后一辈子就圆满的逻辑的。

不叫人家进门怎么了?不叫披麻戴孝又怎么了?

人家两人在外面过日子,日子过的好不就完了。不叫我回来我不回来,对不对?

好吧!大概齐她想说的意思姐俩明白了,就是嫁人了,要做好媳妇的本分。对人家家里好,真心迟早都不会被亏待的。真等男人靠不住的那天,他的家人都不会看着他胡来。

用道德宗族等等的力量约束他。

清平又想反驳,清宁跟按住了,低声道“再反驳又得吵起来。”

这好像就是亲娘俩才对这样。

不见了想的不行。见了好不了两天就得呛呛。

英子呢,嫁女儿了,恨不能把没交给孩子的,她这半辈子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全都一股脑的灌输给女儿。

可清平呢,婚前有没有恐惧症?肯定有点。偏偏那边的人生经验里告诉她,她所憧憬的那些都是短暂的。越是越发恐惧,越发紧张了。

清宁私下就跟清平说“那也不一定的。真的!你看我爸我妈,这都过了半辈子了,两人单独在一块的时候那个腻歪。”

然后说爹妈的二三事,什么在公园,一个坐在草坪上,一个枕在另一个的腿上。什么在家里当爸的背着当妈的上下楼梯玩。更不要提两人关着灯在家里跳贴面舞了。

“你看!”清宁举完例子就说“日子咋过,经验也不完全都对。”

好吧!清平接受这种说法,也挺她妈唠叨尽量不反驳。

可什么都能忍着,就只她在房子装修好打扫出来之后给的评价,她不能不反驳。

为啥呢?

英子说“这房子装修的好是好,但就是吧……你这是人住的地方吗?”

啊?

啥意思?!

英子觉得进来都没坐的地方,觉得坐在哪都不对。

人一坐进去,就觉得这不搭调。

关键是“这得专门有人打扫的吧。这么大的房子,光是打扫房间,你一个人干完这个啥也别想干了。你看,玄关那地方,咱们换下的鞋没放进去,就一下子觉得特别凌乱。包没放到合适的地方,又感觉不对劲。”

这得生活习惯好的人住,或者家里得雇个保姆,随时得收拾。

徐强赶紧说“您放心,家里肯定会请阿姨的。”

英子就瞪清平,“那你现在不上班,在家还得个人伺候你?”

我不上班不代表我不工作好吗?

等徐强不在的时候,她又说清平“徐强他爸那边,还没用保姆呢。你说你这边先用保姆,合适不合适?本来给他爸先雇个保姆也行。但他爸那情况……老光棍雇个保姆,人家说闲话。”

哪那么多说头,她就说,“我不请保姆,我就找个钟点工,定时的过来打扫卫生。”

这个行!

不要闺女干家务,丈母娘真是看到女婿,就笑眯了眼。

呆了得有一个多月,到了九月份的时候,家里果园真的忙开了,她才回家去。

之前饭馆都是关了这么长时间门了。

等人回去了,隔了三天电话就打来了。婚期定了,定在腊月二十八。

然后清平就觉得这结婚是真累。

婚纱照,这得拍。

到处找影楼,问价钱,回来就跟清宁说“要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婚根本就结不起。太贵了!”

而清平呢,不是对这些很看重的人。拍了两千多一套的,证明有过这么一码事,就算了。

像是那种在户外拍,到景区拍。

清平摇头,我受不了那份折腾。

婚纱是徐强给定做的,不是顶级的那种吧,但绝对属于档次比较好的。

拍婚纱照的时候穿了一次,就好好的收起来了,“等婚礼的时候穿……”

刚说完,好像意识到不对,“腊月二十八的天,我能穿婚纱吗?”

肯定不能啊!

老家那天,穿个婚纱试试?

林雨桐听了就笑,想想送清平什么结婚礼呢?干脆送了一套中式的礼服带头面。

大红的礼服用金线绣着,头面是一整套的金首饰。

真金果然还是不一样啊,拿出来它晃眼睛。

清平刚开始没意识到这是真金,就觉得好看,“比婚纱好看多了。”

特别开心的收了,回去换了给徐强看,结果穿到身上戴到头上了,觉得不对了。重量不对!

徐强唬了一条,摘下她头上的簪子掂量了掂量,“真金的。”

那这可值了钱了。

清平赶紧给林雨桐打电话,不等她说,林雨桐就说“给你你就收着。安心的拿着就行。”

不是说非得偏疼说,关键是这孩子知道好歹。

家里忙的时候,她就回来。把家里给她一扔,啥心都不用操。清远高三那段时间,不是幸亏这孩子了?

她有那个心。

四爷跟自己啥没有啊,不稀罕他们什么,就只有心就好。

“有心当然好了。但有心还得有力是不是?”此时,严大伯母正在说严冬,“是!那是你老丈人,不管不行,但也不能说全都指望咱们家吧……”

严冬就道“我就是暂借的,等钱倒腾开了,我就还给你……”

“你是我儿子,什么还不还的?”严大伯母的手放在衣服兜里,紧紧的攥着银行卡,“主要是这是一无底洞啊。这要是拖上个十年八年的,儿子,你这一辈子可就毁了。”

严冬皱眉“妈,你信儿子一回行不行?借您多少,回头我一定加倍还你,带利息的。那边等着救命呢……”

严大伯母翻着白眼,到底把银行卡递过去“这是我跟你爸这些年攒的,也就十万块了,家里剩了点家用的钱,其他的真没有了……”

可这已经出乎严冬的预料了“妈?”没想到一把拿出来这么多。

严大伯母哼他“走走走!赶紧走!你妈我就是一副狠心肠。再不走,我可不给了!”

严冬过去抱了抱他妈“回头儿子挣了钱,都给您收着。”

等儿子走了,严大伯母打电话给史可,诉苦呢“……能不能叫医院少收一点啊,我那傻儿子把家里的钱都拿走了……完了这得填补多少进去……都怪老太太,当年要不是她喜欢高洁,冬冬也不会遇上这么一个媳妇……”

絮絮叨叨的,史可才知道,这位妯娌这回把压箱底的积蓄拿出来,给亲家治病去了。

挂了电话,她还有些失笑。

等老爷子回来她就说了,“大嫂子这人,也不全是冷心冷肺,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老爷子就叹气,晚上给大孙子打电话“冬冬啊,钱紧吗?爷爷这里还有点。”

严冬不能拿老爷子的钱“您留着吧。我这有手有脚的,自己慢慢挣着吧。”

但到底老爷子把八万块钱打到孙子的卡上了,“救人要紧。既然结了婚了,就好好的过,知道没?”

严冬嘴里应着,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回身去了病房,把银行卡给了高洁“这里是十八万,先拿着,医药费从这里出。我还得出差一趟,每个月我会按时把钱打到这张卡上。咱都守在这里也不是办法……”

“钱……”高洁看着银行卡,这里有十八万,“钱是哪里来的?”

严冬就说了“咱也不能指靠着老人,我这趟出去,就是跑业务去的,负担医疗费的话虽然有点紧张,但咱们省着点,还凑活着够。”

高洁一时之间想不明白,为啥结婚时候只拿塑料花和八十八快的席面应付事的婆家,如今会拿出这多钱来给自家填这个打窟窿,也不明白这个新任的丈夫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会管自己。他应该明知道自己心里还放着个人的。

“你……为什么?”她问他。

严冬摸他的头,没回答这个问题,只道“我妈的脾气不好,嘴也不好。你要是住在我家觉得憋闷,就跟你妈先住回你家。也不能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在医院守着。医院有我二婶的面子,会尽心照看的……”

事无巨细的交代了一遍,就提了包,“同事还等我,我就走了。要是顺利,一两个月能回来,要是不顺利,三个月也差不多了。有事给我打电话。”

直到人走了,高洁还是懵的。

她去补交了一部分费用,回到病房她妈已经来了。

高洁妈就说“你回去休息吧,我换你。”

高洁顺脚就出来了,没回娘家,而是去了严家。摁了门铃,门从里面打开了。

婆婆打开门,第一声就是“回来了。”然后嫌弃的道,“也不知道要一把钥匙带着,这成天介的,谁老操心给你留门。这回来的时候不准,我跟你爸是不是还不能出门,得专门守着你了?”

高洁低着头进去“对不起……”

“可别对不起。”当婆婆的带着轻哼,背着包包一副出门的架势,“钥匙在门背后挂着,已经配好了。锅里有饭,你最好把菜和饭都吃光了,鸡蛋也吃了。我们家没有剩菜的习惯,浪费是可耻的,别想着偷着倒了……听见没?”

“知道了。”她转过身,低着头送婆婆出门,“妈,你慢走。”

严大伯母这才一脸嫌弃的出门,要关门的时候才到“别整天耷拉着脸,也不嫌晦气。好福气全叫你给冲没了……”

在门关上的那一刻,她强忍着没有叫眼泪流下来。

去了厨房,锅里热着红枣小米粥,一笼蒸饺,一个水煮蛋。一碟子小咸菜,一碟子炒青菜。挣扎着吃完了,看了一眼饭盒,想着是不是脏的,一块刷了。

结果打开,里面满满的放着放。

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滚滚而下,这该是婆婆给准备的,叫自己带去医院的。

哭声由压抑变成了嚎啕,站在门口的严家老大两口子都没进去,又顺着楼梯走下来。

严冬爸就说“你以后说话好听点。嘴跟刀子似的,谁受得了你?”

严冬妈说“你管我!心里不痛快还不兴我说了。不是我说啊老严,咱要是都按高家说的办婚礼了,现在哪里还有钱贴补这个深坑?我还是太心软……”

想想那十万,是真心疼。

正说话呢,那边过来一同小区的老阿姨,就问这两口子“你们那亲家怎么样了?”

严冬妈就说“八成是醒不了。但是咋办呢?怎么说也是儿媳妇她爸。我们这边出了二十多万……你们说我们这个媳妇娶的贵不贵?……”

严冬爸起身往回走,她就损吧。这一辈子就毁在一张破嘴上了。

进了门儿媳妇都收拾好了,提着饭盒要出门。

严冬爸就问“不歇歇了?”

“不了!”高洁扬起笑脸,“我同学给我打电话,说是有个辅导班找音乐老师,问我去不去,一小时一百五,我觉得还行。带孩子也不累人,也只下午四点到六点,时间好协调……”

严冬爸连连点头,“那……那去吧……钥匙带上……”

于是高洁彻底的忙了。

白天去一些咖啡馆西餐厅弹钢琴,晚上去辅导中心,更晚的时候还会去学生家做家教。照顾父亲的任务都给了她妈。

她开始习惯了婆婆家的生活,哪怕是没有丈夫在。她也能在婆婆的各种挑剔嫌弃声中坦然起床,然后安心的吃她一边嫌弃一边做出来的早饭。晚上回来不管多晚,家里总还留着一碗饭。

人只要勤快,钱是赚不完的。

别看工作不体面,但赚的真心不算少,光是辅导中心,一天就是三百,晚上的家教更贵,一个小时两百。这就是五百。还有在咖啡馆和西餐厅,偶尔会得一些小费的情况下,一天平均也有三两百的。

一个月挣了两万多,她给了婆婆三千,补贴家用。

然后看着婆婆一边嫌弃少,一边翘起的嘴角,不由的脸上就带了笑。

丈夫的电话打的不勤,到了月底,会发短信打了三万在卡上,你查一下到账没。

她听他说过,他最不耐烦出差,陪客户喝酒有时候真能喝出血。可现在他出差了,几个月都不回来的那种。

一手攥着银行卡,一手拿着手机,她还是发了个短信过去少喝点酒。

那边秒回知道了!

这一刻,她突然就踏实起来了。

重新拨打电话过去,用商量的语气说“咱们的收入,要是照现在这样,也还不错。医院的费用,一个月得小两万,就按两万五准备。其实咱一个月是可以拿出两三万块钱还债的。要不,先把妈那边的钱给还上……”

那边靠在雅间门口墙上的严冬抽了一口烟,“家里的钱你拿着呢,你看着处理吧。咋花都行。也别委屈你自己。”

“嗯!”高洁抹了一把泪,“那你啥时候回来?”

严冬笑了“忙完这一单,就回去。”

而高洁找清宁,为的是还钱的时候,清宁还吓了一跳。

高洁从头到脚,都是最廉价的地摊货。几十块钱的毛衣外套,洗的发白的牛仔裤,脚上一双帆布鞋,背着一个几年前的旧包,头发用电话线似的皮筋套着,随意的垂在一边。脸上没有一点妆容,清瘦的很。“这是三万,先还你。给严格打电话,他说给你收着是一样的。”

清宁就说“我这边不急,啥时候还我都行。”

“没事,先给你。少欠人家一点,我的负担就轻一点。”高洁清浅的笑,“等真着急用的时候,我再找你借。”本来是要还给婆婆的,结果婆婆说你跟我着急啥,跟我算的这么清楚,是打算将来不伺候我还是怎么着。然后钱没还成,还是先把之前欠严格的还了吧。

清宁点头,收了钱,多问了一句“结婚后……过的还好吗?”

高洁跟清宁坐在实验室外面草坪上的长椅上,她抱着背包,“结婚……跟想象中的不一样……觉得糟糕的简直叫人活不下去过……可是活过来之后觉得还不错。”

两人没有多说,高洁赶时间,“还有一节课,马上要迟到了,我走了。”

说着,摆摆手,背着背包就跑远了。

少了精致的妆容和华服美饰,人反而显得踏实平和了。

清宁就觉得,这样的高洁,叫人觉得舒服多了。

这边刚送走高洁,韩超就打电话打到清宁这里,“能联系上高洁吗?”

显然是知道高洁她爸的事了。

清宁就问“你怎么知道的?”

韩超就说“高洁她妈给我打的电话。要给我高洁的电话,我当时没要。要是要了,她妈那人,就说不清楚了。”

“那你想怎么样?”清宁挑眉问了一声。

韩超叹气“谁能想到出了这事。我不方便出面,她要是需要钱,你借给她,然后我还给你。别叫她知道。”

清宁就说“不用了,她过的挺好的。现在没有你,没有严冬,没有谁,她自己都可以。”

她踏实了,那是因为她真的站起来了。再不是那个惶恐的女孩了。

韩超沉默了良久,啥也没说,就挂了电话。

迁就、退让、包容,给她能给的一切,她心里还是不安稳吗?

是啊!谁有都不如自己有。

失落吗?肯定的!她或许再也不像以前那么需要她了。

但心里又有一个声音说还好!没有我你也能过的很好,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过去的总归是要过去的!

高洁妈见孩子来去匆匆,就道“听说韩超发展的不错,你……”

“妈!”高洁拿着矿泉水瓶子在病房的饮水机上接满水,然后拧紧盖子“妈,我结婚了。说那些干啥?”

高洁妈就看着孩子讲矿泉水瓶往包里塞,“你说我说那些干啥?!你看看你现在……一件衣裳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你都省。拿着个瓶子装水喝。有好的选择为什么要把日子过成这样。韩超她欠你的,你回头找他,他不会不管你。”

“谁说他欠我的?”高洁就笑,“是我欠他的!是你欠他的。这些年他被你们当家里的长工使唤,当家里的提款机在用。可是凭啥?吃了人家的,用了人家的,回头还瞧不起人家。讨厌我爸出轨,现在呢?我结婚了!您这是撺掇我出轨吗?我现在过的很好,我婆婆嘴不好,很多很多的缺点,但在我最难的时候没抛下我,照顾我的衣食起居。我的丈夫跟我想象的不一样,甚至连给我一个我想要的婚礼都不能。但为了我却干最不喜欢的工作,把钱给我叫我给我爸治病。我觉得这样挺好!别人发展的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老公他……努力挣钱给我了……”

说了这些,她是真不想再跟自家妈说这些了,“我还忙,先走了。”

转身打开病房的门,门外站着还拎着包的严冬。

夫妻俩对视一眼,高洁说“咋提前回来了?没回家吗?”又指了指病房,“爸的生命体征都挺好的,今儿不用这么多人守着,你明儿再来吧。”

严冬愣了一下,跟丈母娘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就看高洁“那你呢?不跟我回去?”

两人说着话就走了。

高洁妈在病房里还能听见外面渐远的声音。

女儿说“今儿八点我就下课了,上课的地方近,九点之前我肯定能回家。妈说今儿包饺子,叫她给我冻冰箱里,我回去自己煮,上回给我留着的都坨了。”

女婿说“那你想吃什么馅的,我回去说。”

“吃韭菜的吧,正事韭菜嫩的时候……”

然后就听不见了。

高洁妈低头看着躺在病床上毫无知觉的丈夫,然后颓然的坐下。

难道一直错了的,都是我吗?

别人家的事再闹心,那也是家事。

可林雨桐闹心的,却真是大事。

到了十一月,林雨桐就高度紧张起来了。

她这几年,在这一个地方窝着,干了些什么呢?

第一是信息公开化。有什么就说这么,别捂盖子。第二是上下一体化,集中领导好管理,设立了专门的疫情防控中心,是各地大医院的标配部门。如此呢,尽量的避免出现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作祟,真有大事的时候,只管一片一区。甚至为了自身的利益将‘祸水东引’。第三就是跟国际卫生组织接轨。国际卫生组织是按照流程运作的,但是国内的卫生部门是按照政策和上级指示运作的。根本就没有衔接的借口。之前又是排遣留学生,又是排遣专门的人员学习。哪怕是卫生部门,也该能用世界语言跟世界沟通。不能只盯着自家体制内的一亩三分地。

准备了很多很多,但这就万无一失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