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38.悠悠岁月(155)三合一(1 / 2)

加入书签

悠悠岁月(155)

吃完饭, 清辉打了个招呼, 就带着叶子先走了。

先是回家拿房子的手续, 叶子叮嘱说“户口本身份证这些带着没?”

当然都带着呢,去办这些手续,一个证件都不能带的。他‘嗯’了一声,把东西装好, 两人没在家里停留,直接就出门。

上了车清辉就问“你的证件放在哪?店里还是家里?”

叶子扭脸看他, 直到清辉问第二遍,她才笑道“身上带着呢。”然后猛地出声道,“我得先去个地方,你朝右拐……”

哦!

清辉没问去哪,她说朝哪边走就朝哪边走。

等停下来的时候,他才发现, 停的地方,是民政局。

清辉不接的看叶子“什么意思?”

“先把结婚证领了吧。”叶子先下车,“婚礼什么时候办都行。”

清辉怔愣了半天, 才解开安全带下车“你可想好了,领了证就不能反悔了。”

叶子没言语,抬脚却先走了“快点!”

排队领证,很费时间。两人来的晚,赶到下班前, 才把证件领到手里。房产过户, 肯定是不成了。

清辉看她“你不怕我反悔?”

叶子哼笑“你的现在就是我的, 反悔去吧!”

清辉这回才真的笑了,拉她上车“走!”

“去哪啊?”叶子喊道,“婚礼没举行呢,你得先送我回家!”

“以为我带你回我家吗?想的美!”他调笑,“过户过不成了,人家下班了,我估摸着珠宝店没下班吧?”

然后叶子的手上就多了一个价值不菲的钻戒。

她笑了笑,好像明白点什么了。其实眼前的这个比自己还小的丈夫,也算是一个实心人。你实心对他,他实心对你。就是这么简单。

真心能换来真心,这才是长久之道。就怕捧着一颗真心,被人漠视、无视,甚至放在泥里作践。

她说“要不,我还是跟你回家?”

他说“不了,我送你回家,改天咱们去订婚纱。”

清辉的婚礼准备的很快,叶子的父母说啥都要在京城要一套房,还说什么放在闺女的名下就好。叶子的姑姑直接把人给喷回去了,“给孩子留点念想吧。当初谁说不要她了的?这些年,她可吃过你们一口米,上学花过你们一分钱?”

翻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清辉才知道,叶子是家里的老大闺女,后来接生了二三四五个闺女来,都生下来就送人了。好容易才得了一个儿子。为了给儿子上户口,还不被罚款。坚决不要已经养到十二岁上的大闺女叶子了。说是不管是谁家,拿两百块就把人带走。你说都半大的姑娘了,万一有那生了坏心的把孩子带去……这可不是把孩子的一辈子给毁了。好心人就给叶子出主意“找你姑去……”

叶子的姑父是知青,在这边插队的时候,跟叶子的姑姑谈恋爱。不过不是那没良心的,回城的时候就把叶子的姑姑带回城了。叶子的姑姑这人比较有成算,到了什么山头就唱什么歌,到了城里了,就报夜校,积极备考,之后上的是医科大学的大专。后来在医院工作,凡是有进修的机会,比谁都积极,国外进修过好几次,在专业学科上,她的基础差,想当什么外科大夫、药剂师麻醉师的不容易,她主修了当时才刚刚起步的专业,营养学。

之后先是在疗养院工作。这才认识了姚思云。

疗养院住的主要是一些在里面修养的退休老干部。她爱说爱笑,性子也活泛,人脉也慢慢的搭建起来了。说起来,倒是叶子的姑父,为人敦厚,性子没她圆润。

嫁到城里了,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叶子她姑都处理的挺好。公公婆婆早年也嘀咕,可也架不住儿媳妇争气。后来更是被儿媳妇哄的,喜欢的不得了。

叶子辗转给她姑打了电话,她姑第二天就赶回老家,甩了二百块过去,就带叶子走了。那时候带回京城上学是不现实的,甚至这孩子连个户口都没有。十二岁了,一天书都没念过。

于是想办法,办理户籍,然后安排到京郊的一个乡镇上的小学借读。因着念书的时候年纪大了,念了个中专算是完成了学业。

出来之后借了点力开了药店,慢慢的倒是经营起来了。

跟家里这关系的处理上,就个人有个人的考虑了。

早些年呢,当姑姑的总想着孩子小,你说你不叫人家孩子认爹妈了,孩子长大了抱怨怎么办?到底也是亲的!而且那边那人再不争气,也是亲哥哥。当时闹过了,她也管孩子了,难题解决了,又是亲的。再怎么着,也是养了十二年的闺女了。孩子也懂事了,记事了。这不是说断就能断了的。

后来孩子长大了,看着跟父母也不亲近。但那话怎么说的,都来往了这么些年了,又是亲的。还能真说不搭理就不搭理了?

谁的家里没两个不想走动偏又不能不走动的亲戚?

当姑是好心,觉得拉拔了侄女,只要自家哥哥对孩子好点,这孩子有了自家哥就不愁啥了。有孩子孝顺啥都有了。

可这些年处下来,谁知道就成了这样了。

孩子本来就心存芥蒂,然后你还来这一手。

不答应是不是?

当年你说给两百把孩子领走的,我给了两百,我领走了孩子,她上学工作都是我安排的。你们算干嘛的?

人家叶子妈马上就哼唧开了“当年那就是一句玩笑话,养一个闺女十二年,那是两百块钱能养出来的?”

那时候的两百块钱可不是小数目。虽说不能养十二年,但那孩子你真养了十二年吗?六七岁上就给家里干活,鸡鸭鹅都是谁喂的?在厨房做饭的时候还都得踩着板凳呢!她干的那些活挣不来一口饭吃?

她又不上学,又不买新衣服,到处捡人家不要的穿,你来说,她花你们什么钱?

姑嫂两个吵吵来吵吵去,最后的叶子妈撒泼打滚“别的钱就不说了……我就问问,她吃了我的奶,你叫她说,这奶水该给多少钱?她在我肚子里住了九个月,你问她,这又怎么算钱?”

叶子拿了十万,当妈的起来擦了眼泪收了。

这事才算是了了。

对于叶子来说,这算是彻底的了了。

我给那十万就是给的奶水钱和住了你九个月的房租钱。

决裂到哪种程度?

决裂到定下婚礼的日子,叶子坚决不叫跟父母那边说。

钱给了,关系到此终结。清辉看见过,她把对方的电话都拉黑了。

本来挺复杂的女方,如今新嫁娘的娘家就简单的不得了。好在亲姑姑亲姑父跟着回老家,参加了婚礼,这才算是婚礼成了。

清宁也才是头一次听到一个说法至今老家人的看法还都是,如果女方的家人不同意,没有来参加婚礼,那这婚礼就是要被人耻笑的。这就不是明媒正娶的礼节!

什么三媒六证,如今没有六证这一说了但是三媒必不可少的。虽然多是象征性质的,但也不可或缺。

那时候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媒人男方父母聘一个,女方父母聘一个,中间联络沟通的再一个。

不管是少了男方的,还是少了女方的,大家就都知道,有一方人家是不愿意的。闺女自己嫁自己,那成个什么样子?

这一套,跟婚姻自由这一说法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她就跟她爸说“咱们老家的观念,还是太旧了……”

可移风易俗,这可不是一代两代的事,他们这一代做不到,到了清宁这一代,肯定就做到了。大部分像是清宁这样的孩子,对这一套都是嗤之以鼻的。那么等将来,他们的孩子长大了,这一套老的、旧的、或许才能真的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清远就笑“你说那些人咋就那么闲,一个个的都把管别人的事,当做是一种能为。在我三伯跟前,嘀嘀咕咕的,说我三伯这事处置的不地道,没叫孩子的亲妈这是不对的。孩子的亲舅舅亲姨姨的,这些都得出席。”

何小婉的娘家特别庞大的一支。

谁家没几个处的好的,好些个帮着何家说话的。说不请何家的那些舅舅、堂舅舅,表舅舅这事,办的没规矩。

老三是有苦说不出。

他跟清辉之前都商量好了,在京城办一次,叫姚思云就呆在京城,借口嘛,就是帮着清涓看看门面房之类的……他们父子俩回去,在老家办。把何小婉请来,然后照着程序走。

跟何小婉都说好了,她也说肯定回去。老三还说,你看清辉舅舅那边,都该跟谁说,不该跟谁家说。何小婉就说好些年不在家,回去商量看看。

可不巧,到了日子何小婉那边的闺女清甜发烧了,说是家里离不了人,实在去不了。跟亲戚都是说了,也不能说为了你就换了日子。你说你都不回来了,这何家的亲戚我们是请还是不请。他气的这么问,然后何小婉可能那边正忙着呢,护士叫患儿家属呢。不知道是没听见还是没顾得上,反正没言语就把电话给挂了。

那这就算了!还请啥啊!

姚思云呢?是死活不在京城呆,儿子婚事没倒头,我还能歇着?看门面房啥时候不能看?

之前不是说不买门面的吗?这爷俩变主意变的可真快。

反正清辉的婚事,在老家人看来,办的很不怎么样?

提起老三,都免不了说一句——不地道!

地道不地道的,对老三来说,都没关系。反正给儿子把媳妇娶进家门了,完成了一桩大事。

金家这两年的喜事是一件接着一件,这件刚完,大家还没缓过来呢。

老家那边清收的媳妇杨美丽又要生了。早产了,八个半月顺产生下个闺女。李仙儿就冷了脸了,嘀咕杨美丽“……连个儿子都不会生……”

出门逢人就说“我生了俩儿子,到如今呢,俩儿媳妇生的都是丫头片子!”

计划生育,一家都是一个孩子。这生了闺女的人家,就都基本认命了。

好些人就说“闺女咋了?你看那些家里有闺女的,人家都过的是好日子。家里儿子多的人家,你去瞧瞧去,一家比一家难。”

现在娶个媳妇多贵啊,有那三个儿子的人家,好家伙,这会子爹妈都恨不能出门给人下跪作揖,只求能娶个媳妇进门。

过了年,镇上就开始改造了。恢复古镇的面貌,这也不是一句话。比方说对房舍的外观改造,这都需要一个过程。但显然,现在不是过去了。镇上眼看就要不一样了。

老大和李仙儿这又抖起来了!

说了,房子是他们的!要是儿子媳妇不孝顺,都滚蛋。这将来守着这一院子还不够自家吃喝的?

杨美丽在月子里,就闹起来了。伺候起月子来,不怎么精心。天天顿顿的就是水煮挂面,连个鸡蛋都不放。杨美丽生孩子本就是再地里浇水滑了一跤摔了,才早产的。当时都大出血了,再加上一生孩子吧,身体虚的很。要看着孩子,不能休息。还不给吃好喝好,还得奶着孩子。哪里还有什么精力。在屋里扯着嗓子骂,也没几个听到了。直到撑过了一个月,该挪窝呢。

‘挪窝’指的是生了孩子一个月,娘家来接,可回家做月子。这叫挪窝。清平满月之后,英子都撵着出门,去了林雨桐和四爷那边半天,也算是回了娘家了。带着孩子完成了‘挪窝’这一码子事。

杨美丽回娘家,娘家妈脑子不怎么明白,但是在家里带孩子却没问题。老杨呢?本来是打算叫大闺女二闺女带着女婿回来的,算是明娶暗招,可这俩女婿都是他选来的机灵人。人家本身的日子过的还不错。凭啥回来给自家头上找个大山背着。好说歹说的,就是没治。结果如今小外孙女一回来,老杨就打主意了。

金家不给办满月酒?没关系!我来办!金家不稀罕?没关系!我稀罕!

将来我给我外孙女招赘一个小女婿继承我杨家的香火。

这位比较绝!拿着户口本出生证明跑到派出所给孩子报户口去了。孩子跟着父母任何一边的户口都是可以的嘛。

然后直接取了名字,叫启福!

户口本上写着——杨启福。

谁也没拿户口本看名字的毛病。问你家这娃儿叫啥啊?他就说叫启福。

启福,多好的名字!

都笑!这是个好名字,生来就开始享福了。

连金满城和李仙儿也没提出反对意见,虽然心里嘀咕啥启福?听起来就像是祈福更像是欺负。

祈福是个好名字吗?不是!祈求福气证明福气还是不够。

像欺负这个谐音就更糟了。

但要是看字面,那绝对没问题。

纠结的都是谐音不好,却从来没想过其他,比方说孩子姓啥的问题。随父姓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嘛。

结果回娘家做个月子,又出事了。

什么事?

杨美丽跟施工队的一个男人——跑了!

当然了,这事林雨桐和四爷也都是听英子说的。英子跟老家那些村里人联系的比较多。说那人是施工队的临时工,光棍一条!三十多了没媳妇。杨美丽呢?是每天都拉菜,给施工队的食堂送菜,他偶尔搭把手帮着卸菜。谁也没看出啥苗头来。就是觉得一个没出百天的小媳妇,还奶着孩子呢,都乐意伸把手帮一帮。

不知道怎么的,两人就搭上了。然后都给跑了!

金满城两口子在家里骂清收“没出息的东西!这种媳妇娶进门是干啥的?不够丢人现眼的!离婚!坚决离婚!”

清收却不舍了“离了婚,孩子咋办?”

“不要!一个丫头片子,他老杨家对不起人,就自己养着去。”李仙儿气的只头疼,“离了好,妈给你找个好的……”

“你有钱给我找好的?”清收低着头,“要不是你对她不好,她会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