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轶事典故(1 / 2)
轶事典故
张三丰曾作一首《上天梯》词,是祖师苦求金丹大道,修炼有成的过程自述。[2]可作为张三丰生平和出身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编者此处引取词句加以解释,来讲述其三丰先生的出身、形象和早年经历。
张三丰画像
张三丰画像
词曰: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丱角儿,掉头离火宅,人所难毕者,行人已做毕,人所难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证长生果,冲举乘仙鹤。后天培养坚,两足迈于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驹过隙,翘首终南山,对天三叹息。
天降火龙师,玄音参一一,知我内丹成,不讲筑基业,赐我外丹功,可怜谆告切,炼己忘世情,采药按时节,先天无斤两,火候无爻策,只将老嫩分,但把文武别,纯以真意求,刀圭难缕晰,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换鼎复生孙,骑龙起霹雳,天地坏有时,仙翁寿无极。[2]
大元飘远客一句,据史书记载,张三丰先生约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这句大元飘远客与汉终唐国飘蓬客。(吕洞宾《敲爻歌》),两位祖师都称自己是客,这跟现代通俗的客的含义不同,道士出家修行称作客,是出家无家,抛弃世俗的一种谦称。大元飘远客有版本也写做大元飘蓬客,将远字改为蓬字,含有道家修仙成为蓬莱仙客的意思。而史实证明,张三丰先生主要是活动于明朝,若改为蓬字,则应该是大明飘蓬客,比较妥当些。所以,《上天梯》这句大元飘远客,比较符合祖师出生在宋朝末年,直到67岁入终南山出家的这个时间跨越的。
张三丰武当山画像
张三丰武当山画像
拂拂髯如戟一句,是张三丰先生的自画像。史载张三丰先生的相貌是丰神奇异,龟形鹤背,大耳圆睛。拂拂,胡须茂盛样。说明祖师是一个两腮长有浓密而茂盛,如戟般坚硬胡须的美髯公,颇有一派仙风道骨风范。
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一句,记录了张三丰先生,曾经还是一个候补官员,他之所以放弃这个功名,要去如此辛苦的云游四海,目的是为了寻找真师,以获得金丹大道的真传。
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一句,陈述了祖师中年丧考妣,为了苦寻丹秘,违背祖训未丁忧,就离开了家乡。
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丱角儿,掉头离火宅一句,陈述了祖师是中年出家修行的。为了减轻出家给妻儿带来的痛苦,他天蒙蒙亮就悄无声息的离家了,走的时候,儿子尚且年幼,还扎着小辫子(丱角儿)。祖师狠心别离中年妻与幼年子,这样的决心,是源于修道的破常格理论。[2]我们从《上天梯》上半部分的自述,可以了解张三丰先生的生活年代、相貌特征、家庭情况、家庭成员等,特别是出家前破常格的勇气,以及他看破名利、弃官、弃丁忧、离家、别妻、弃子、云游、信道、访道、修道的艰苦生活等等,《上天梯》字里行间,都详细的告诉了我们。
天降火龙师,玄音参一一一句,祖师说,感谢上天的垂爱,让我幸遇火龙真师,恩师元音切切,为我一一的讲解了炼金丹的秘密。此处是第二段对三丰祖师生平讲述很重要的一句。此处提到火龙真师即是火龙先生贾得升。
事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