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69 章(1 / 2)

加入书签

凤霄是独自一人走的。

毕竟是去秦王府赴宴, 又不是去闯龙潭虎穴。

崔不去让人回去报信。

至他带着关山海出了城南时, 长孙菩提已经在城门等候。

与他一道的, 还有秦妙语。

秦妙语上前行礼“崔尊使,二府主让我跟着您。”

崔不去点头接受,没有多余废话。

在有必要的时候, 他不惮以命犯险, 获取必要的利益。

但在没有必要冒险时,他也不会鲁莽行事。

有长孙和秦妙语等人在,即使遇上萧履, 不说全身而退, 起码也留有命在。

更何况上回酒肆一战,萧履同样身受重伤。凤霄说过, 如果对方没有熬过走火入魔功力更上一层的际遇, 那么现在伤势应该还没好全。

一头病虎虽然还是老虎, 终究少了三分威力。

百姓倾城而出,似乎打定主意通宵玩乐, 换作往常这个时候, 早已家家熄灯上床歇息, 此时却仍旧人人举灯兴致勃勃, 从城楼往下看,宛若长龙游走, 火光熠熠。

崔不去几人出了城门,未随人流往放灯处走,反而拐了个弯来到流萤亭。

亭外灯笼点点, 立了几处人影。

亭内端坐一人,摇扇煮茶,炉火飘星。

茶香隐隐约约传过来,似还夹杂小点心在炉火上烤的咸香。

崔不去待要过去,长孙菩提拦住他。

“那不是宇文县主。”

自然不是宇文娥英,那分明是个男人的身影,而且跟凤霄一样穷讲究。

崔不去淡定自若“走吧,与我去会会云海十三楼的萧楼主。”

秦妙语和关山海吃惊不小,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他们也并非害怕到转头就走,但云海十三楼接二连三搞事,从六工城到光迁县,几次差点让他们栽了跟头,无论解剑府还是左月局的人,对萧履此人皆忌惮得很。

他们几个人既未鬼鬼祟祟,声音也没刻意压低,亭中之人又岂会没有察觉?

很快,便有人朗声道“外头天寒风大,崔先生何不移步亭中,与故人一叙!”

长孙倒也罢了,秦妙语和关山海二人,当日酒肆一战,他们虽未亲自与萧履交手,却亲眼看见萧履跟凤霄如何生死激战,不分上下,在五五之数中偶得胜算,方才颠覆了那夜的战局。

饶是如此,事后若非凤霄自己命大,闯过走火入魔的难关,如今解剑府还不知会成什么样。

更何况玉秀假扮阿波可汗,差一点点就以假乱真酿成大祸,博陵郡时元三思以故人身份接近崔不去,引君入毂,几令凤霄和崔不去二人折损在天南山,更不必提萧履借光迁县的水灾推波助澜,隐身幕后翻云弄雨。

每回,他们都以为云海十三楼已经精英殆尽,搞不了事的时候,萧履都会再一次给他们“惊喜”。

关山海不得不想,若不是遇上崔不去,云海十三楼过往那些阴谋,指不定哪次就成功了。

秦妙语对上萧履,压力就更大了。

从前她是扶余门弟子,而扶余门为云海十三楼所领,也就是说,萧履是他们门主的上司。

虽然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喽啰,萧履未必会记得她,但在随崔不去走向亭子时,秦妙语难免心头战战,疑神疑鬼。

幸而,萧履根本就没留意她。

对方仅仅扫了随同崔不去而来的几人一眼,便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崔不去身上。

似乎唯有他,才值得萧履另眼相看。

“风寒之夜,得遇故人,煮茶论道,岂不快哉?”

萧履的声音遥遥传来,清朗明澈,似吹尽寒风之后的枝头,即将绽放出新绿的春意,令人不禁生出心头舒展的慵懒。

但,除了崔不去之外,无人敢因此放松警惕。

“萧楼主借宇文县主现身,吸引我前来,你就不怕我现在一声令下,让陛下派京师禁军倾城而出?纵你武功盖世,只怕也难逃生天。”

崔不去如是说道,顺着萧履的相请手势,在他对面坐下,伸手端起面前刚刚斟得七八分满的茶杯,举杯轻嗅,不吝夸奖。

“好茶。”

萧履双目笑意盈然“是好茶,我特地从南边带来的呢,就知道你会喜欢。”

他三番几次陷崔不去于死地,见面时却言笑晏晏,毫无隔阂生疏。

不知情的,还当两人真是关系匪浅的老朋友。

秦妙语很担心崔不去被这种温情脉脉的言语所迷惑,当真喝下这杯茶。

但事实证明她小看了对方。

崔不去反手把茶水往身旁一浇。

“以茶代酒,敬这些年被萧楼主坑死的人,希望他们九泉之下,不要瞑目,冤有头,债有主,早日上来找你报仇。”

秦妙语差点笑出声,好悬忍住。

她偷瞄长孙菩提一眼,这位左月副使形同入定,木头人杵着,仿佛没听见二人的对话。

崔不去咳嗽道“萧楼主知道,我身体素来不好,不耐寒风久坐,我们开门见山吧。”

萧履笑道“抱歉,谁让你总被折腾,也还有一口气在,差点让我忘了你也是个重病之人。”

崔不去“雁荡山庄林氏一家满门五十余口之死,你知道了?”

萧履“知道了。”

崔不去“我让宁舍我给你捎话,你也收到了?”

萧履“收到了。”

崔不去几不可见皱了一下眉头,又道“但我看萧楼主今日的态度,不像是要合作。”

萧履一口一口慢慢喝完手里的茶。

“林雍是云海十三楼的人没错,但他现在已经落入你们之手,想必也吐露了不少消息,不管雁荡山庄是被谁所灭,我都没有必要护着,你以为呢?”

崔不去“萧楼主想谋万世基业,按理说,不该说出如此短见的话才对。”

萧履笑道“那我应该说什么?”

不对劲的感觉又一次涌上来。

从刚刚一问一答开始,崔不去就觉得萧履的态度很诡异。

他与云海十三楼,本来的确是不死不休,但在突厥人的威胁下,既然大家都有共同敌人,也未必不能先合作一次。

但萧履的神色——

崔不去蓦地想到一种可能性“你与突厥人合作了?!”

……

凤霄正在往城北秦王府走。

他心不在焉,琢磨崔不去是否会将那把扇子丢掉。

想至此,嘴角不由一抹笑意。

应该是不会的,他太了解姓崔的了。

这人表面云淡风轻,实际上还不是拜倒在他的美色之下,难以自持。

将手中的神仙膏抛上去又落入手心,凤霄轻轻哼了一声。

装模作样!

然后,前面出现了一人。

此人站在他前方不远处。

不随人流往北或往南,对方静静伫立其间,望向凤霄。

明明一动未动,周围百姓却无人斥责,睁眼瞎似的,像根本未曾看见此人存在。

于闹市之中隐藏自己的气息,非绝顶高手不能办到。

凤霄停住脚步,微微眯眼。

他蓦地纵身而起,掠向最近的屋顶,又几个起落,循着屋顶一路往北,最终来到一处无人小巷。

站定回首,那人果然是冲着他来的,对方一直紧紧缀在后面,悄无声息。

“来者何人?”

“屠岸清河。”

“从未听过。”

“因为我从未来过中原。”

在凤霄观察屠岸清河的时候,屠岸也在认真观察他的对手。

似凤霄这样的人,注定走到哪里都会耀眼无比。

屠岸清河原本选定的对手不是凤霄。

因为凤霄几乎从未在江湖上留下自己武功的赫赫声名,他的江湖在朝堂。

屠岸清河的目标则是武林谱上的那些高手。

但,看见凤霄之后,屠岸的想法改变了。

这位解剑府当家人的武功,不逊于在江湖上行走的任何一名高手。

甚至,在屠岸看来,凤霄真正的实力,还有可能在他所预计的极限之外。

此人,乍看之下如凤凰扬羽,光彩夺目。

然而华丽毛羽之下并非空洞败絮,而是深不可测的实力。

当你被他的张扬肆意的外表吸引注意力时,不知不觉也会对他的武功估计不足。

喧嚣热闹自几条巷外飘来。

今夜京师,灯火长明。

唯独此处,剑拔弩张。

寒风为之凝固,化为坚冰环伺周身,从两旁粉墙丝丝蔓延开去,直至将气息也染上霜雪。

忽然间,凤霄冷冷一哼!

冷哼声似有形之物划开冰河,瞬时将寒意打破,裹挟狂风巨浪涌向对方。

屠岸清河微微一动,不得已后退半步。

这半步,仿佛让开一道天堑,令凤霄气势更盛。

他冷笑道“我不与无名之辈动手!”

话随语声,一掌拍出!

屠岸清河面色平静,并未被这句话激怒,他身若飘萍,顺势往后飘去。

凤霄步步逼近,他便寸寸后退。

但,后退不是认输妥协,而是谋定后动。

退无可退时,袖中寒光骤出,屠岸清河旋身借力,随他而来的还有一把长刀。

刀很别致,细长如剑,但它终究还是刀。

“原来是狐鹿估余孽!”

凤霄一眼就看出他的师承来历了。

原因无它,狐鹿估一脉的武功别具一格,辨识度极高,凤霄又与佛耳动过手,自然耳熟能详。

但比起佛耳这种旁支左道,屠岸清河的武功明显更为纯粹,更加深厚,仿佛天山巅峰之雪,不带一丝杂质。

屠岸清河说他在此之前从未踏足过中原,更未踏足中原武林,凤霄信了。

因为敌人的眼睛和他的武功一样纯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