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田月桑时(二)(2 / 2)
韩大老爷哼笑了一声,环视一周,这里坐着的人都是手里握着大量肥沃土地,囤有粮米无数的。
陆家到底只是个外来户,又多专注商铺,田庄不多,包括现在站到知府那边的,也大抵是这般的人。
而眼前的,才是真真正正的粮米大户,掌控着登州近七成的粮食。
韩大老爷相信,他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把新来的小知府逼走,笑话,这几个算什么货色,哪有那本事逼走一个阁老女婿。
从前那么多没后台的知府,哪一个又是他们能弄走的,不过是对不同的官儿用不同手段摆不同规矩相处罢了。
现下的小知府上来就动粮米,荒年里,最为宝贵的米粮,这些人唯一的依仗、命根子一样,也不怪这些人急了。
韩大老爷盯着魏员外,魏员外之所以来找他,是因为只他们两人是有布政司里关系的。
姓魏的有个一表三千里的表妹作了右布政使张吉的如夫人,头年还诞下了麟儿,便自觉能拿些亲戚的谱儿了。
哼,难道不给银子人家会白白给你办事儿?
到底是看在亲戚面上,还是看在银子面上?
姓魏的不过是扯这旗来吓唬登州人罢了。
他韩家可不趟这滩浑水。
话不投机半句多,韩大老爷也懒得再说,拱拱手告辞。
望着韩大老爷离开的背影,众人脸上都难看至极。半晌才有人打破沉默,道“这蠢货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比韩老爷子差得远了。”
说到当初那个脾气爆手腕强的韩老爷子,众人都频频点头,不过却也都想,亏得韩老爷子伤了腿回家养老了,否则这会儿若是韩老爷子在,他们也只有绕着走的份。
“不必琢磨他了。”那圆脸的胖子冷冷道,“自商量我们的。有魏爷在这里呢,布政使司那边还用韩家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族叔做什么!”
“正是,正是,不过是连宗罢了,韩家算得什么。”众人忙纷纷举杯相敬魏员外。
魏员外客气回敬一番,只是脸上始终没有笑模样。
那边韩大老爷从雅间里出来,云鹤楼的大掌柜便跟了过来,觑着东家的脸色,欲言又止。
韩大老爷没理会他,只黑着一张脸,兀自下楼,吩咐道“鱼不必给他们上了。一会儿人也就走了。”
得,大掌柜知道这是谈崩了,那客人自然不会留下,可惜了鱼已经上锅了,他咂了咂嘴,小心问道“那账……”
韩大老爷斜睨着他,哼了一声,道“当然是挂在魏大账上。那鱼,做了没?甭管做没做都记上,记上,都给姓魏的记上。”
大掌柜笑眯了眼,爽快的又应了一声,一边儿下楼一边儿道“可巧卢三太爷来了,他正好这口儿,这鱼刚好给他上去……”
韩大老爷不耐烦这些琐事,丢下一句你看着处置,便疾步走下楼。
登上自家马车,他才吩咐长随,道“往陆家去送个信儿。”
顿了顿,又道“我去找秦二。你回去问问太爷,要不要,咱们家也派个人,跟上那一位?没到打渔的时候,我看老三老四闲着也是闲着……”
因为连年少雨,黑水河水位已下降了许多。河谷旁的土道上,车轮碾过,带起一阵阵烟尘。
“开海便是良方,却也不是包治百病。”马车上,沈瑞向陆十六郎道。
自辽东归来的陆十六郎肤色又黑了几分,一笑一口明晃晃的大白牙就显得格外耀眼,原就不甚地道的山东话里又夹杂了些许辽东腔“这些人恁也心急,大人莫怪。其实,就俺们,也是盼着有个日程,也好心理有数,谋算谋算船呐货呐人手的。”
沈瑞叹了口气道“我也一样心急,便是皇上,也是希望尽快听到好消息的。但眼下……”他目光转向车窗外。
裸露的河滩上,已有农户在忙碌耕种了。
陆十六郎常年跑买卖走关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沈瑞视线落处,便道“这地方是险了些,从前也有涨水的时候……”
汛期降雨带来的河水暴涨,莫说河滩,两岸都尽没,那必然是颗粒无收,前期耕种投入的种子和时间便白搭了。
“这不这二年都是旱,一直也未涨水,总有人心存侥幸。”陆十六郎摇了摇头,道,“都是开荒的地,也没有税,村人都想着能收点儿是点儿吧。到底还是离水边儿近,浇地容易些。”
沈瑞清楚的知道,何止是怕淹庄稼这点儿小事,在河滩耕种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泥土被河水夹裹而下,下游水流平缓时淤积下来,导致河床抬高,一旦发水,便是冲堤毁坝,灭顶之灾!
“在河滩耕种不是办法。”沈瑞皱着眉头,他尽量用白话解释了水土流失。
陆十六郎听是听明白了,但也只能苦笑。
灾年里,农户没有更多的选择。
沈瑞视线不自觉往高低起伏的远山瞟去,其实,开荒也不是没有地,但连续的大旱让人心理绷起一条线,无限渴望靠近水,山上,如何灌溉…
…
登州本身地理条件就不好,全境丘陵山地占了七八成,土地也并不肥沃。
当然,相对而言,登州府的人口数也没那么多,所以,丰年时,自给自足不算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但到了荒年,这种地理上的劣势就完全凸显出来了。
水利是个大问题是,沈瑞努力回想着自己所有的水利知识,水库,水渠,水车……
然后,就算不能水力发电,总能用水力做点儿什么吧?冶铁,舂稻,碾磨……
专业问题还是得问专业人士,沈瑞已是打定主意,粗略考察一遍地形以后,就回去写信给李延清,毕竟李鐩治水营造都是一把好手,若是可能,从工部请两个行家来实地看看只道一下就更好了。
这边他还是得组织人手加紧收集刻录农书,他隐约记得一些汉唐时期就开始利用水力的机械,只是不记得细节,翻翻前朝农书杂记,总会有些所得。
沈瑞掏出随身带着的本子,一支炭笔麻利记录。
这原就是准备随时看到、想到问题就记录下来的,晚上统一归类整理,以免错过灵光一现的点子。
陆十六郎早见过他如此,也学来了这招,此时便闭上嘴给他个安静空间。
片刻后见他记录完成,陆十六郎才道“大人其实不必太过忧心,辽东如今形势大好,若是如这次这般,大批从辽东买入粮食……”
沈瑞微微摇头。
商人们是真的认为海贸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产粮不产粮都没关系,可以对外购买,在商人眼里,天下没有钱买不来的东西。
曾经的登州因是日、朝入贡的必经之路,在唐宋也是繁华的通商口岸,商品汇集,南北通货,便是土地贫瘠又如何,登州所需要的一切都会有南来北往的客商带来。
如今登州没了昔日地位,他们也就越发盼着恢复往日繁华。
“辽东重镇,便是如今,也不时有虏寇犯境劫掠的消息,不那么太平,还指着从登州运粮饷过去。即便屯田有粮,又如何会许大批流出?”沈瑞肃然道。
粮食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商业问题,无论是不是边关,其背后都始终牵扯着一系列军事、政治问题。
“你这次买耕牛买农具,那都是先打了招呼的,特事特批。且这些耕牛如今在辽东也是消化不掉的,才许你买入。”沈瑞瞥了他一眼,“十六哥,莫要图一时便宜误了大事。”
陆十六郎表示受教,然目光闪烁,便是在马车上,也将声音压得极低,“还有朝鲜呢。地方是穷,但总有些能耕种的肥田吧,若是雇人在那边开些个庄子,专供咱们……”
海外种植园。沈瑞哑然失笑,随即郑重道“在别人家地上,你种时候千好万好,等到快收获时,焉知他们不会下黑手,夺了你的收成去?朝鲜朝廷虽弱,却也不是傻的,断不会由着你从他们地头弄走恁多粮食的。”
“且你又能种多少粮?够一个蓬莱县?够一个登州府?山东近些年旱涝灾荒频出,登州府有粮别处便不会来讨?一个朝鲜国能供得上我大明多少州府粮食?此事,不是区区一斗谷一石米的小事!”
见陆十六郎垂下头,沈瑞叹道“十六哥是一片好心,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咱们、对他们,都是如此。一旦起了冲突,便是两国之事,便是皇上也不好为咱们说话。”
陆十六郎垂首拜道“是我想得浅了。”
沈瑞摆了摆手,缓了一缓,方道“登州府如今也不止米粮问题。当然,米粮是根基,根基不稳,其他也勿论。此外各种基础条件也不具备,海港、道路都是要修的,现在的船坞造船修船也达不到全面开海所需要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