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 第110章 善财童子(2 / 2)
“哦,什么买卖?说来听听。”太上皇顿时心动,他刚才就说了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内心里他当然非常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活个一百岁,如此还有二十几年好活。但事实上他也清楚能再活个十几年就很不错了,活到百岁几乎不可能。至于万岁什么的,他又不傻。哪会相信?所以,现在他现在便抱着及时行乐和享受的心思。
就像那些退休老啥部,肯定要好好的享受一下人生的,不说bāo yǎng年轻的小保姆,但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吃点好吃的,去玩好玩的,那是肯定的。反正退休工资多的他们也花不完。留着带进棺材吗?
而现在太上皇就是类似的想法,只是如今皇宫里的内帑不够他继续挥霍的,这是他最苦恼和对皇帝不满的。
当然,他自己是不会承认退位这几年,他已经挥霍了几百万两银子。不然,堂堂大坤皇宫,前段时间怎么可能穷得只剩下几千两银子?那是因为都被他给花掉了。
本来太上皇他拉不下脸来向贾琮要钱,但现在贾琮主动提出来赚钱的门路,他当然不想错过。
“是这样的。”贾琮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就说道,“前段时间大文堂出了一本,名叫《大坤英烈传,卖的非常好。供不应求,如今还在持续热销,已经卖出去了差不多十五万册了。按照每册最低一两银子的收益,也已经赚了十五万两银子。前后所费时间也就一个多月。因此,微臣想到了再出一本,名暂且叫做《大坤名臣录,详细介绍大坤立国至今的各位名臣。这方面就需要太上皇你来统筹主持,在翰林院那边找几个翰林编修一起写,只要推出之后,肯定大卖。”
太上皇闻言不由双眼大亮,这买卖还真是一本万利。对他来说,更是完全不用什么成本。最大的成本就是翰林院那些编修,反正他们都是做文字工作的。何况还是参与《大坤名臣录这样一本足可
流传后世的巨著编纂工作,这是他们的荣耀。到时候,只要这个风声放出去,翰林院那边肯定打破头。
对于太上皇本人来说,也就是几句话的事情。更主要的是他在赚钱的同时,还能赢得美名。这是给大坤立国以来的名臣立传,这对天下人和满朝文武来说无疑是大大的好事和福利啊。
“这主意不错。其实朕也一直有想过让人专门编撰一本名臣录,其实你不说,朕再过一段时间就想这么做了。你这个想法与朕不谋而合。”
太上皇先肯定了贾琮的这个主意,然后往自己脸上贴金。
“那真是太巧了。太上皇既然也想到了,那就太好了。编撰和印刷发行《大坤名臣录,一来可以告慰那些已逝的大坤名臣,可以提振满朝文武士气;二来可以宣扬人间正气,有助于民间教化。可谓好处多多。”
“你说得很对。朕也是这般想的。”太上皇一边说着,一边衡量着若是这件事自己独自来操作的话,是不是能赚很多钱。他们皇家可是有皇家局的,只是此前这皇家局只是少量雕刻和印刷皇家所需的典籍,主要做为皇家的藏所用。规模便不是很大。对外售卖什么的,可是没有前例的。皇家当商人卖说出去有些不好听。
若是要让皇家局雕版印刷这《大坤名臣录,还得召集更多的人手,尤其销售这方面还得另外再找人。这些事情可是麻烦的很。太上皇可不想劳心劳力的去做这件事。
所以,他心中很快就有了计较。这件事还得交给贾琮这位小财神来。当下,他面色慈祥的点头道:“老小家的大文堂现在是不是在你手里?这个大文堂,老小当初也是花了一些心思的。经营的很不错。此前,还出过几个很有趣的话本,叫什么《射雕英雄传、《聊斋志异的,老小还专门送来给朕看过。写的很有意思。若是朕将这《大坤名臣录交给你们大文堂来出版,你打算怎么做?”
这是打算讲数了。通俗一点讲就是,他能分到多少。
贾琮也不来虚的,直接说道:“谢太上皇信任。若是这本《大坤名臣录交给大文堂来出版,这是大文堂的荣耀,只取成本,不赚分毫。”
“好好好。”太上皇闻言双眼放光,很是赞赏的看着贾琮道,“你年纪虽小却是深明大义。知道《大坤名臣录的利国利民,这可比那些黑心商人强多了。你很好。那这本就交给你们大文堂来出版了。朕会尽快让翰林院那边编撰出来。”
太上皇很不多现在就马上亲自跑去翰林院一趟,让那些翰林们加班加点的将《大坤名臣录给写出来。
“多谢太上皇信任。那微臣就先告辞,让大文堂那边做一下准备。只要翰林院这边编撰出来后,微臣便会让大文堂那边加班加点的印刷出版出来。”
“好,那你快去吧。有什么事,我会让人去叫你的。”太上皇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
出版《大坤名臣录不仅能赚钱,还能帮他扬名,让他这位已经退位几年的太上皇大大的刷一波存在感。他真的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贾琮和李焯当即从这温泉花园子里告辞出来。
等两人走远了,太上皇才微眯起眼睛,突然开口问道:“你觉得此子如何?”
原先站在他身后捶肩的那个女子开口,声音如珠落玉盘般动听:“此子年纪轻轻,对答如流,进退有据,不同凡响。将来必定是大坤的肱股之臣。”
太上皇轻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身后那女子便继续轻轻捶肩,双眼看着贾琮离去的方向,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而李焯这边在走出园子后,就不无担忧的说道:“贾琮,你将这买卖交给皇爷爷,还得调用翰林院那边的人,父皇可能会不高兴。现在你就跟我去跟父
皇提前说一声吧。”
李焯不说,贾琮也要让他带自己去见一下永顺帝,说明一下这件事。不然,依照永顺帝多疑的性格,指不定就会怀疑他投靠太上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