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7.荷包(1 / 2)

加入书签

之后, 李林玉与萧芸也不过聊了些家常, 多为调侃谢浔之之语。

听着李林玉诙谐的话语,萧芸时不时便会笑出来。谢浔之偶尔也会不甘示弱地调侃回去, 整个大厅中都感染着一股轻松愉悦的氛围。

他说是非要见萧芸,其实无非就是因为上几次之事, 对她有些放心不下而已。所以,如今看见了两人相处极好, 李林玉自然就放下了心来。他本就没什么特别的话要与萧芸说, 故而只剩了闲聊。

直至现在, 他才真正将萧芸当作了浔之的妻子对待, 心中再无芥蒂了。

……

三人又聊了好一会儿, 见时候差不多, 谢浔之便以“小芸要休息”为由, 将这闲聊结束了。接着, 他再次携着萧芸一同离开了大厅。

这次携手同行, 萧芸虽然还是有些害羞, 但相较来时,已是自然了许多。

他们是夫妻……如此牵手,岂不是正常么?

走出大厅后,谢浔之先是将萧芸送回到了她的房间,又关切了几句后, 才走出了萧芸的房门。

但出了房门后, 谢浔之并非走去了房, 而是折返回了大厅。

大厅中, 李林玉竟尚未离去。

“浔之,你留我在这儿,究竟还有何事?”见谢浔之回来,李林玉并不惊讶,反倒是问了这么一句。

谢浔之虽不曾亲口说让李林玉留下,但以他们这么多年的默契,李林玉知道,谢浔之并未说什么逐客道别的话,便是说明了还有事要与他说。

果然,谢浔之从袖口中抽出了那封萧茗寄给萧芸的家,递到李林玉的面前:“殷适枢终于有所动静了。”

“那个狡猾的太子?”李林玉笑了笑,接过那封信打趣道,“他居然给你寄信了?怎么,想要拉拢你?”

“自然不是。”谢浔之瞥了自家好友一眼,“是小芸的妹妹寄给小芸的。就是嫁给殷适枢的那一个。”

李林玉此刻也看清了信封上写的萧芸的名字,一边打开着信封一边说道:“哦,就是做了你妻子替身的那个?好像是叫……萧茗对吧。”

李林玉拿出信纸,大致看了一遍。看着看着,他的面上逐渐露出了笑容:“看来你猜的不错,殷适枢非要娶萧家的女儿,的确是别有目的。只是没想到,这个萧茗,这么快就帮着殷适枢做事了啊。我记得,她好像还和你家小妻子感情挺好来着的?”

“殷适枢那个人的手段,难道你我还不清楚么?”谢浔之微微眯眼,“对付一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于他不过易如反掌。”

“也是。”李林玉摊了摊手,“说不定那大小姐嫁过去的时候还兴高采烈呢,以为能做上什么富贵的太子妃,没想到嫁过去之后,却成了活受罪。”

“殷适枢那个人,又岂会真因为什么儿女私情而失了智。”谢浔之目光渐冷。

“是啊,殷适枢不会,但是你会。”李林玉将那封信又塞回信封,递了回去,同时对谢浔之调侃道,“啧啧啧,想必你家小妻子也没想到嫁过去会是这般情况吧,看来你可以跟她说说,好让她好好感谢感谢你。不然,此刻活受罪的可就是她了。”

“我也不会。父亲说过,只有有保护的人,才会让自己更加强大。而他殷适枢,没有。”谢浔之将那封信从李林玉手中抽走,又瞥了李林玉一眼,“而且,小芸应该早就料到了,殷适枢不简单。她当初,也不想嫁给殷适枢。”

“哦?这么厉害?”李林玉叹道,“非池中之物?嗯?”

“我只希望,她能安安心心地呆在我这个‘池’之中。”谢浔之目光稍有些悠远。有时候,小芸实在是太过清醒,可有时候,又太过糊涂。

他知道,小芸还有些事情是瞒着他的。但不知,小芸究竟何时才能彻底信任他,与他敞开心扉。有些事情,其实是可以他们夫妻一同承担的。

“那你继续努力,我就不打扰你了。”李林玉站起身,拍了拍谢浔之的肩膀,“我再在你这宅子里逛逛,待会儿就自己离开了。”

说着,李林玉便向门外走去了。

看着李林玉离去的背影,谢浔之眼中也泛起了点点笑意。这宰相府,他都来过多少回了,还需要再逛逛么?分明就是,心系佳人啊。

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之间,慕音都到了嫁人的年龄。

父亲,母亲,治寻……

他们……已经离去这么久了啊。

……

自从谢浔之拿走了那封信后,萧芸这儿,便再没有了下文。

她曾经想过,是否要给四妹回封信。但是……既然那封信中别有用意,那在夫君没有发话之前,自己还是别轻举妄动为好。

在谢浔之拿走那封信之前,萧芸也粗略地看过一遍,萧茗似乎只是写了一些家常的话语,而且还是说自己如今生活得很好云云。虽然萧芸看得并不仔细,但至少表面看来,那封信并无不妥。

隐藏得如此之深,更可看出此事关系重大。或许……会与自己的死因,有关?

殷适枢非要娶萧家女儿,自己那玉佩的花纹又是煌国的标志,萧芸这个猜测,也不算天马行空。

说到这个,萧芸不由又想起了倩儿。她潜在姨娘身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她如今又是去了哪里呢?

萧芸之前在王府中,都未探究出其他,如今又是离了王府,自然,萧芸的这个疑问,短时间也无从解答了。

平静的生活一日日过去,萧茗信的事情似乎并未影响什么。谢浔之仍是如常,早早便上朝去了,有时下了朝便回来,有时则是要忙到晚上才回来。初时还是谢浔之日日一回宰相府便去萧芸的房间“报到”,但到了后来,则是萧芸听闻谢浔之即将回来,便在门口候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