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章一五七 堵嘴(1 / 2)

加入书签

<tent>

布木布泰的话骤然让索尼和玄烨反应不过来,玄烨是想着让索尼来做这件事,毕竟他唯一信重的就是索尼了,但索尼更想跟在玄烨身边辅佐,毕竟皇帝所担负的西迁才是大清之本,可没想到,这个危险的差事竟然被太皇太后一力承担了。

“这不行,老祖宗!”

“万万不可啊,太皇太后,皇上尚且年幼,离不开您,我大清安危如今系于您一人之身了。”索尼和玄烨都是力劝。

布木布泰拄着拐杖站起身来,说道:“不用多说了,这个担子是我老太婆的了,我已五十有六,数千里迁移,说不定就死在路上了,还不如趁着这把老骨头没有散架,再为大清江山出一把子力气。至于皇帝,玄烨也不是小孩子了,他已经是展翅雄飞的雏鹰,等西迁完毕,那万里河山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不需要我这个老太婆扶持了,倒是你,索尼,还是能在帮他几年。”

玄烨与索尼几番劝说,布木布泰都不为所动,但他们内心很清楚,这是最优的选择,如今的清廷所控制的范围内,从漠南迁移来的蒙古部落多聚于克鲁伦河两岸和呼伦贝尔一带,这些由满蒙贵族控制的部落实际处于半独立状态,深冬让其迁移,非布木布泰这等兼富威望与亲厚的宗亲出面不行。

“好了,你二人也不要婆婆妈妈了,现在还是商议下西迁的具体事宜吧,拿出了一个切实的办法来。”布木布泰催促到。

索尼立刻展开了地图,与皇帝、太皇太后商讨起来,这两年,漠北的情势也不断在变化,比如清廷原本选在库伦,却在两年前向西南迁移到了杭爱山下的和林,除却这里有蒙古帝国、北远和喀尔喀土谢图汗部留下的城池基础,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是蒙古帝国的中心,这对于统治蒙古部族来说,象征意义很重大。

但和林也兼具应对瀚海南面军事威胁的重任,所以这里驻有大量的精锐,但满洲一族却生活在水草丰美的库伦一带,可以说精兵在和林而满洲在库伦,玄烨三人商议一会,定下了章程,首先以皇帝亲征翁金河的名义向各部调遣兵力到和林,继而南下翁金河,与帝国北伐军队对峙,掩护各部撤离,待各部西撤完毕,或有不可应对之敌情时,大军也是西撤。

只不过部落与军队的西撤路线是不同的,两部都是沿着杭爱山向西北撤退,但部落在山脉北麓而军队则在山脉之南,这样可以让军队和高耸的杭爱山脉掩护西撤的各部。而沿着山脉前进,也便于获取冬春季节所必须的薪柴道。

李明勋听了曹禺的评价,笑了笑,说道:“说起来,朕的这个儿子,在打仗这方面丝毫不逊色于朕,论起杀伐果决,朕还倒是不如他了。”

曹禺陪着笑了笑,最近他也发现,皇帝对英王的评价越发的高了,或许是打仗的缘故,或许就是坊间传闻的储位之争英王占据了上风。正此时,侍从官来报,英王到了,李明勋对曹禺说道:“你带禁卫和宪兵先行出发,到了燕北绥靖区,咱们再行汇合,去吧。”

“是,皇上。”曹禺应了一声,见英王进来,微微俯首,径直离开了。

李明勋站在落地镜前,身上还穿着铠甲,他的手探向腋下想要去拉开系着的绳扣,但是怎么也够不着,微微一用力,忽然觉得胸口一疼,哎呦叫出声来,李君度立刻上前,扶住皇帝,问道:“父皇,这是怎么了?”

说着,李君度还招手让人把凳子快点搬来,扶着皇帝坐下,李明勋稍稍喘了两口粗气,气恼的拽了拽甲胄,说道:“好些年没穿这玩意了,真是累得难受,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年在紫禁城里长胖了的缘故,甲胄也是不合身了,方才一用力,甲叶愣是夹住了胸口的肉,当真是疼。”

李明勋抱怨着,儿子已经帮他把一身铠甲解开了,微微扯开内里的袍子,发现胸口果然有一道淤青,李君度忙说:“父皇,儿子让人改一改吧。”

“来不及了,明儿个我就要北上了,大军已经开拔,今天禁卫和宪兵也走了,中路军还在等我呢。”李明勋摆摆手,想要去匣子里拿东西,但胸口疼的厉害,喊道:“老三,老三过来帮爹拿东西,就知道睡觉,晚上睡,白天也睡,你看看你胖成什么样子了。”

李君威咂摸着嘴巴,揉着惺忪的睡眼走了出来,见了英王,叫了一声大哥,又打了个哈欠,皇帝抱怨道:“你就长点心吧,让你来帮忙的,怎么还睡着了?”

“点心,什么点心?”李君威顿时不困了,眼睛散发着精光,问道。

“你想屁吃呢,帮爹拿东西,最上面的那些匣子里有一份名单。”李明勋说道。

平白又挨了骂,李君威嘟囔了两句,扭着肥硕的屁股,垫着脚到匣子里去找,翻来覆去,才找到皇帝要的名单,李明勋看了一眼就扔给了长子。

李君度打开扫了一眼,发现都是各绥靖区辖地内的藩臣,以满蒙二族为主,其中有一部分用红笔勾了出来,略微一想就知道是如今在京城理藩院里效力的,另外的就是在自己的扎萨克享清福的。

“父皇,这是?”李君度不解问道。

“这些是理藩院下辖的藩臣里有头有脸的,论血脉,威望或者战功,在沿边也是有些影响力的,你监国期间,想个法子把他们全都聚拢起来,未必到京城,去各绥靖区将军驻地或者沈阳也行。

北伐到底要冒些风险,万一前线不顺利,只要得到我的秘旨,即刻把名单上的人全都处决了,免得这些人作乱。”李明勋吩咐道。

李君度微微点头,只是腹诽皇帝做事太谨小慎微了,这未战而先言败,未雨绸缪,似乎有些过度了。

“既然明白了,你去忙吧。”照例,皇帝交代完事情就让退下,这段时日,皇帝对太子对英王都是如此,唯独对老三李君威是呵护有加,惹人嫉妒。

李君度见周围也没有外人,低声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事想要秘告父皇。”

“哦,有什么事非得搞的神秘兮兮的,公文里说不成么?”皇帝似乎有些不耐烦。

李君度坚持说道:“是关于太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