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埋下隐患(1 / 2)
第二百四十六章埋下隐患
直到崔长陵选择坦白一切,宇文舒那股不耐烦,才渐次消散。
他面色舒缓下来,崔长陵那头洋洋洒洒把前因后果说清楚,他才挑眉望下去:“所以宇文训到底……”
说起宇文训他又好似头疼,连问都只是问了一半而已,压了压太阳穴:“其实你心里都明白,太后并不是真的对清河的屡次进宫不满。太后年纪大了,见不得孩子们受苦,清河出了这种事,她心疼不已,可是事关前朝,又不好说什么,每每劝了清河回去,都要把我叫去正阳殿,催一催这案子而已。”
崔长陵想来,这才是太后会干的事儿,也就没说什么,连点头都不曾有。
宇文舒好似也不在意他会有什么反应,又叹息:“太后要知道了这事儿还牵扯上了宇文训,只怕更焦心——不问,你真的心里一点儿谱都没有吗?聪这些年在凉州,也还算安分,宇文训心思是重些,总不必这样自掘坟墓吧?”
崔长陵多少听得出来,于陛下而言,更希望这件事不是宇文训干的。
他心里有谱吗?
总有一些事情,是解释不通的,如果一切通顺了,那才敢说一句有谱。
是以他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摇头:“臣不敢欺瞒官家。只不过此事到今天这一步,臣以为,泰半是与世子无关了。”
他说完了,想起确实是宇文训安排人绑走了徐五这一茬,忙又添了两句:“世子绑走徐五郎君,是泄愤,是为秦王泄愤,他就在京中,暗地里只怕也有经营,如今长成了,有些手腕,替他阿耶报个仇,是他自己的心理安慰。但是杀人这一宗,只怕与他无关。”
“既与他无关……”宇文舒眉心蹙拢起来,“你后头说的这些,是跟谢泠他两个都商量过?”
他又摇头:“臣回府衙升堂时,王侍郎正领了十……女郎家去,出事两天,王家上下忧心,臣没再去找他,只去寻了谢侍郎,请他再催一催庾侍中罢了。”
宇文舒的唇角几不可见的扬了下。
十?王羡在家可不正是行十一的吗?崔长陵几乎脱口而出的怕是一句十一娘,只是又惦记着在御前该收敛,才改了口称女郎。
他如今同王羡倒亲厚的很,就是不知道,今日的崔长陵,自知否了。
“御史上本参你,今儿个你升堂,都是什么人在旁听审的?”他也没再提王羡那茬,状似懵然的问崔长陵。
崔长陵低垂着的眼皮却是一跳。
这就是明知故问了。
王羡不在府衙中,就是在,也不会害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