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催问上京(1 / 2)
第二百九十四章催问上京
“那夫子,我其实不太懂……”王羡唔了一声,视线不由自主的调了个方向,最终落定的地方,就是刚才摆放着元祁尸身的那块地儿。
崔长陵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便明白了她想要问什么:“元祁身上有什么秘密,到现在我还没敢着手查,所以说不准他到底只是无辜被牵连,在他的背后其实另有其人,听命于广阳王府,还是说,他其实就是广阳王手上的那枚棋子,如今,不过是被舍弃了而已。”
“如果是另有其人倒罢了,可如果他就是,那他为什么会被舍弃?”王羡柳眉紧蹙着,在眉间隆起了小山峰来,“说实在的,如果是心腹……广阳王意在谋反,能被他称作心腹的,没有个三年五载,绝不能成的。元祁又在南漳做的这样好,打理妙玉楼井井有条,每年也一定不少替广阳王赚银子。这样的棋子,是因为什么,说舍弃便舍弃了呢?”
她低声嘀咕了两句什么话,直到崔长陵再催问她,她才稍稍回了神来:“我们是到过妙玉楼,可那之后就没再露面,在县衙也没十分为难过栾子义。虽然他几次登门,夫子都把他打发了,之后便干脆不见,可每回找的理由,他也挑不出毛病了。夫子给京城去信,要先问过陛下的圣意,这一样,他们总归是不知道的吧?既然不知道,何至于这么急着放弃元祁和妙玉楼。”
“可如果元祁本身并不是广阳王的人呢?”崔长陵沉默了须臾,“河南元氏,从前就是追随了秦王的。那时的元长庚,是何等的手段,要不是秦王自两浙案后彻底败了,哪里轮得到我入廷尉府主事。昔年参与了夺嫡之争的那些士族,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扶持陛下的自不多说,可跟随了废王和秦王的——”
他拖长了尾音,竟认认真真的与她细数起来:“吴郡陆家和朱家,河东柳家,再到京中琅琊王氏——宪之,你细想想,这些人家,谁家不是举足轻重,哪一个不是簪缨士族呢?可是到头来,大厦倾颓,一败涂地,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在这些人中,却有幸免于难的。”
那个人,是元长庚,那户人家,就是河南元氏。
那段过往,王羡一知半解,却总归晓得,昔年元长庚为廷尉卿,帮了秦王多少的忙,以至于蒙骗过谢四郎君,甚至于在秦王远赴凉州之后,荀况入廷尉府,他暗中还给荀况使绊子,一直到陛下被立为王太子,他才算是彻底撂开手,好似从党争中抽身而出一般,再之后,便是渐次退出了朝堂。
但他做到了全身而退,河南元氏也毫发无损。
王羡喉咙一紧:“就因为河南元氏与泰山羊氏的联姻?”
崔长陵说对,冲着她点了头,在她惊诧的眼神中,又与她说起来:“因为与泰山羊氏的联姻,保全了河南元氏一族。而现在,这个元祁,又为什么不能够仗着与泰山羊氏的联姻,重新走上元长庚的老路,再一次追随秦王呢?”
“可先帝有过旨意,秦王这一辈子,无诏不得返京,他为什么还要追随秦王?”王羡觉得难以置信,追随秦王,辅佐秦王拉下今上,这条路,太难走了。
元祁不像是个会放弃安逸而选择一条道阻且长的路的人,聪明人干出糊涂事?甚至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这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然而崔长陵显然不这样想:“因为只要陛下行差踏错,为天下不耻,就是秦王最有资格御极称帝。”
这样的话,他说过的,大兄他们也说过。
在出了这档子事之后,她听过了太多次。
甚至于,当初她不懂,为什么宇文扩也许和凉州联手,却要在京城动手脚的时候坑宇文训一把。
那时候,崔长陵就是这样说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