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汉朝篇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个大时代的开始(下)(1 / 1)

加入书签

<tent>

可以说幸运的刘欣就成了汉朝的末代皇帝,可以说他是最幸运的皇帝,也是最不幸的皇帝,可以说此时的汉朝已经病入膏肓,而刘欣可以说是加速了这个过程罢了,而刘欣其实没有什么为人称道的地方。

在李宏明看来刘欣的一生只是留下了所谓的所谓的“断袖之癖”的骂名,古往今来许多风流皇帝演绎了江山如画却独爱美人的佳话(虽然多以亡国为代价),有一位皇帝则与众不同,他不爱江山,不爱美女,却独爱一个美男,爱就爱了吧,还要把自己的皇位当聘礼,来迎娶那个帅哥的爱情。真正达到了痴情皇帝的最高境界——视皇位为粪土、视爱情为全部。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哀帝刘欣。

刘欣的前任汉成帝也是个爱情至上的人,只要爱上了就会不顾一切往前冲,以至于他冲得太狠,最后连一子半女都没留下。

于是刘欣出场了,他当时是定陶王,汉成帝有意立他为皇储,就亲自诏见验货。结果刘欣小朋友表现出众,“上令诵诗、通习,能说”,一问一答之间,把汉成帝说得心悦诚服,当即决定立这个十七岁的小子为自己的接班人。不过,事情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纯洁。

刘欣只是汉成帝的可选项,当时的皇子皇孙成百上千,可以选择的人比比皆是。而皇位则是刘欣人生走向成功的必选项,他们全家的荣华富贵全仰仗他的这次参选。所以他的祖母绞尽脑汁,花了一笔钱,买了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一阵枕边风。以前,赵合德轻轻一吹枕边风,汉成帝就毫不犹豫地掐死了自己的儿子,现在的这点小事自然不在话下。刘欣作为帝国接班人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当然到底有没有掐死也只有李宏明知道了,两年后,随着汉成帝在龙榻上“因公殉职”,刘欣顺利接过大汉王朝的皇位,开始了自己传奇性的后半生。刚继位时的刘欣同志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花半文钱就尽量不花一文钱,颇有一番节约闹革命的架势。

同时,他在国家事务上兢兢业业,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宦官等业余选手插手。一时间,朝野内外备感欣慰,感到国家振兴有望——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刘欣在位初期之所以有此作为,和他前任的昏庸是分不开的。汉成帝是个贪玩儿的人,最爱的玩乐项目是带着情人们四处观光旅游。皇帝的工种性质决定了他们不能做行脚僧,而要做苦行僧,数十年如一日地待在金銮殿里治理国家。

可惜汉成帝没有这点觉悟,只顾自己的小家,很少关心全天下这个大家,导致经过汉昭帝和汉宣帝两朝努力恢复起来的西汉王朝,再一次倒在病榻上。有感于此,刘欣决定有番大作为,重振朝纲。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开头的,然而却不是这么善始善终的。

可以说神州历史的发展规律一次次告诉我们:失败的皇帝背后总有一个或多个失败的女人。汉成帝背后有赵氏姐妹,刘欣刘欣背后有个傅太后。

傅太后是个有野心、有志向、有脾气却没水平的女人,由她养大的汉哀帝性格上软弱,对其很是依赖,造成“母悍子弱”的局面。对此,大臣李寻曾进谏刘欣:“请陛下振奋阳刚之气,意志坚决,不听女人摆布……”

但是,软蛋一旦养成,就很难再硬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傅太后开始只伸一根指头,后来十个指头齐出,整天对朝政指手画脚,李寻“崇阳抑阴”的梦想最终变成了“崇阴抑阳”的悲惨现实。

而此时众人想要仪仗的三朝老臣宇文兴以年事以高为由开始了称病不出,接下来这傅太后开始更加的肆无忌惮了,而刘欣为什么如此短命,可以说和他惧内,或者是害怕自己的母亲不无关系,这在汉朝历史上屡见不鲜,看看吕雉的儿子刘盈不就是一个软蛋吗。

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汉哀帝不愠不明祖师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