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0章 出路何方(1 / 1)

加入书签

斯威夫特以幽默丰富了作品的道德含义,以讽刺揭露荒诞,并通过人物性格和叙述框架使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成为现实,即使《鲁滨逊漂流记也难以在叙述的刻薄性和多样性方面与其媲美。——英司各特

这部说通过对格列佛到人国等国的种种遭遇的描写,集中反映了1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辛辣的讽刺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格列佛每到一个国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耳闻目睹,无奇不有。作者对每一种情景都做了细致的描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起来妙趣横生。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说杰作。它和1世纪欧洲众多说一样,继承了流浪汉说的结构方法,袭用了当时流行的描写旅行见闻的说,尤其是航海冒险说的模式,很好的一本。叙述主人公格列佛在海上漂流的一系列奇遇。它无疑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其他一些游记体冒险说的影响。然而,《格列佛游记和他们虽然形式相似,性质却截然不同。它是《桶的故事和《世纪之战那类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与十世纪开始兴起的写实主义说不同的若干独特性质。——吴厚恺《简论讽喻体说及其文学地位

文学史对《格列佛游记的评价:作品假托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自述他数次航海遇险,漂流到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几个童话式国家的遭遇和见闻,全面讽刺,揶揄了英国的社会现实其中“大人国”和“慧骃国”社会所社会理想虽然保存了宗法社会的原始特点,但却包含着启蒙主义的社会原则和价值观作者把讽刺对象夸张变形到残酷甚至荒诞的地步,与现代的“黑色幽默”有相通之处。

{}/  《格列佛游记的第三部分中对勒皮他飞岛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反对假科学的鲜明立场,指出脱离现实生活的科学实际上有多么荒谬,这些所谓的科学家从事的全部是虚无飘渺毫无结果的研究。作者认为,科学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不应当成为统治阶级与人民为敌的工具。在巴尔尼巴比这一魔术国度中,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召见一系列历史人物,作者试图向者揭示,所谓的历史英雄人物,都是些如此丑恶的人,是通过种种卑劣手段而获得高位的,作者借此非难了君主的政体,表达了赞成共和制度的态度。

《格列佛游记的第四部分“慧骃国之旅”则反映了作者试图描述出一种宗法制度下真正自然状态的人的美德,以此来与资产阶级和贵族的文明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作者的描述中,慧骃国的耶胡实际上是当时资产阶级社会里一切恶习的集中体现,实际上也可说是作者对人的本性中最丑恶一面的揭露。而在慧骃身上,则寄托了作者对人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与向往。当然,这里也暴露出作者本身的一种矛盾心理,即他觉得宗法的自然状态或许是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最好出路,但实际上进入阶级社会后,再倒退是不可能的。这也反映出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无法找出摆脱人类丑恶的出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