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章(2 / 2)

加入书签

卷轴上确实是一首诗,上面写着“七人五二分家,打得纷乱如麻,欲问何时了结,直到清明方罢。”

看了这个谜面,许仕林和张之荣张君互相对视了一眼,漏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

崔经亮打开卷轴,让大家都看到之后,才拿到许仕林三人的面前,说道“现在就开始吧,一个时辰的时间刚用了一刻钟,你们还有时间思考。”

“这么简单还要思考?这位大人怎么称呼啊?”许仕林上前一步问道。

“许仕林,休得无礼,这是大金的左丞相崔经亮大人!”李文博装作训斥道。

“是学生无礼了!崔大人,学生这里有谜底了,‘远看一本书,近看一窝竹,盘盘一下猜不中,请君再读十年书。’不知学生回答可对?”许仕林毫无诚意的道了歉,便答上了谜底。

“学生也有谜底‘古人留下一座桥,一边多来一边少,少的要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崔大人,不知学生答得可对?”张之荣也上前一步回道。

崔经亮听到两人都有了答案,看着他们面带不善。

“哎呀,我又迟了一步,崔大人听好了‘一只宝盒巧又巧,盒中不满百粒珠,要是仔细算一算,千千万万没法数。’大人,学生这应该也没错吧?若是错了,我这还有一诗‘长方院子一墙隔,上下分下两群鹅,多的不过五个整,少的一个顶五个。’崔大人以为如何啊?”张君夸张的大叫一声,似乎晚了一步十分懊恼。

“崔大人,我这里这有另一首…”张之荣和许仕林几乎同时开口,发现对方和自己同一个意思,笑着对视一眼,然后同时说道“竹做栏杆木做墙,只关“猪”来不关羊…”“一座客栈两样房,一房客少一房多…”

“够了!”崔经亮怒道,说完话,才想起来自己在什么地方,不愿意丢了面子,崔经亮怒斥过后,连忙换了笑脸夸赞道“三位真是博学多才啊!”

虽然崔经亮一直瞧不起南宋臣民,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南宋地大物博,底蕴深厚,也只有这里才能培育出这么优秀的人才。只是可惜,大金虽然占领了宋朝将近半壁江山,但是这些城池还是以汉族宋人为主,不愿意为大金皇室效力,每次科举都只有小部分人参加。

尤其是看到这三位贡员,一个比一个年轻,朝气蓬勃。尤其是第一个回答的许仕林,看着才有十二三岁,就有如此学识,不过还好,宋人怯弱,都是群没有骨头的家伙,尤其是文人,大都贪生怕死之辈。崔经亮想到这儿,心情真正的好了起来,看向第三个锦盒。

崔经亮正要打开,又停了下来,这三道题都是君子四艺范畴之内的。如今两道题已过,他们并不见一丝为难,怕是这第三道题也难不倒他们。

不过,没关系,幸好他还有一道备选题。崔经亮想到这里,手探进怀中,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白色圆球说道“这是九曲玲珑球,由我大金的能工巧匠制成,这球里面九曲环折,这第三题就是你们想办法,在规定时间内把这根鱼线从这个九曲玲珑球内穿过。”

“崔大人,是只能直接用鱼线穿过去吗?如果有别的东西做辅助可不可以?”许仕林问道。

“可以!”崔经亮点头说道。

听到崔经亮的回答,三人便分别请太监找来各自所需要的东西。

不一会儿,便有太监拿回来三人所需要的东西。

张君的是面团,许仕林要的是玻璃珠子加浆糊,张之荣的是蚂蚁,浆糊,还有蜂蜜。

张君先来,直接用面团揉成比球洞还要小的小球,把鱼线也揉进去,把小球从九曲玲珑球的一个入口穿进去,然后开始晃动球体,让小球在九曲玲珑球中从另一个洞口滚了出去。

许仕林第二个,他用的也是同样的原理,只是他用的是玻璃球,把鱼线粘在玻璃球上,从九曲玲珑球的一个洞口进去,来回来回晃动一下,玻璃球就从另一个口出去了。

张之荣的方法和他们的不太一样,把鱼线粘在蚂蚁身上,把蚂蚁放在其中一个洞口,在另一个洞口摸了一些蜂蜜,等着蚂蚁从洞中爬过,自然许仙也跟着一起过去了。

三个人也都完成了崔经亮的第三个题目,崔经亮惊讶的看着三人,又拿起九曲玲珑球,想要看看是不是真的。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有些瞠目结舌,这三个问题确实都不简单,没想到这三人都能全部解答,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

那个地方,临安其实就是杭州,也是钱塘,不过赵雅芝版好像把临安和钱塘分成了两个地方,蠢作者又把杭州单独列了出来,然后,一个城市一不小心就分成了三份了!!

第三个难题,蠢作者真的是胡想的,记得有这样的题目,但是百度半天出不来,然后那个球的名字蠢作者也忘了,就决定加工一下,然后就这样了……

最后又到猜一猜的时候了,请问,为什么三百多个学子都能答的上来下联?一刻钟,也就十五分钟时间哦……加上来回,其实就是李文博到了集英殿,出了题,大家就开始提笔了,怎么就这么聪明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