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2 / 2)
锦觅拿出金线的时候,润玉的眉头跳了一下。
他就站在锦觅身后,能清楚地察觉到:这并不是什么金首饰,而是货真价实的天界之物,也是极少数的,在凡界起作用的天界之物。
当年月老曾将此物赠予他,试图半哄半骗地将他和玄素绑在一起。他猜到了月老的用意后,便命邝露将这根金色的“红线”也带给了玄素。如此一来,她便同时持有两根,哪日遇上心仪之人或可相赠寄情……但如今,玄素又把这根线给了锦觅,这想必便是她在锦觅回拒了魇兽和寰谛凤翎后兑现的礼物了。
这礼物,是红线,又不是红线。它是在天道允许的条件下,对锦觅最大的保护:只要另一根还在玄素身上,月老,抑或天界中的其他人,就无法插手锦觅此世的情劫。
过去,在与玄素下棋时,润玉若尽力的话总能赢得多些。但玄素看不见棋盘,棋子位置全靠润玉口头告知、她心中记下,难度本就大不相同。又何况他们在下棋的同时,还要商讨锦觅在凡间的近况呢?玄素有着洛湘府一脉相承的淡泊无争,但越是了解她,润玉就越是明白——单论心思之缜密、目光之长远,他未必能胜过她。
而且不止如此。当锦觅完成历劫、回到天界,届时玄素定会将另一根金线交给自己,以示祝福。这一点,润玉可以确信。
……她就是这样的人。
想到这里,润玉面上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但很快便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困惑和忧虑。
他想不透的是,什么在此时此刻,锦觅忽遭劫难,玄素竟毫无动静呢?事情就发生在青女庙中,蓍烛的香气尚在屋子里弥漫,她绝不可能没有察觉。然,即便润玉姗姗来迟,他在诫室周遭也完全没有察觉到玄素的气息。
因为它是下凡历劫的一部分,来了也无从插手……还是说,锦觅此劫将自然而然地化险为夷?
那名女童已经走了足有一个时辰了,荆芥长老依然没有来。润玉向锦觅看去,发现她维持着送走女童后的姿势,抱着膝盖背靠在那扇机关小门上,没有动脚边的食物和水。
许久,门上传来清晰的、钥匙碰撞的声音。
锦觅欻地从地上站起,摇晃了两下,稳住身形,又转过身来面对着门站着。她的眼睛亮得惊人。
门外不知何时又下雨了,光线极为昏暗。荆芥长老穿着身全黑的衣裳,独自站在那里,手中提着一盏灯笼。
她像是丝毫不担心锦觅会逃跑一般,有条不紊地敞开着大门,将伞沥干搁置在墙边,这才将灯笼提进诫室门内。接着,她把灯笼举高到和锦觅脸庞齐平的位置,将之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看来你度过了甚是煎熬的一夜。但你似乎并不怕我。”荆芥长老说。
“我没什么好怕的,反正什么也没有,”锦觅答道:“我唯一有的东西,也马上将不属于我了——我答应了那个师妹,要把金线给她。为了见您……荆芥姑姑。”
闻言,荆芥长老笑了:“没有想到,就这一点工夫,你倒是长进了不少……不错。”说着,她匹自从锦觅身边经过,走到诫室的深处,将灯笼探去。
尽头的墙上悬挂着一副陈旧的风景画作,上头落满灰尘。但荆芥长老伸出手,毫不嫌弃地将它揭开了。
润玉听见锦觅轻轻地倒吸了一口气。
他瞧见,在画的背后是一个极其窄小的门,里面黑洞洞的,不知通往何处——圣医族皆为女子,且多劳碌瘦削,倒是应能通过。
“你既然不怕,那就跟来吧。”荆芥长老道:“等到了地方,我们再来听听,你想说些什么。”言罢,她率先走进了那扇窄门。锦觅依照约定匆匆将那根金线塞到门缝里,又跑回密道旁,循着灯笼的微光跟了进去。
润玉略作思量,翻手之间施展了一个化物术,化出一根由凡间真金制成的金线,将那看似金线的“红线”替换了过来。他将它收到袖中,又幻形成一只不起眼的白蛾,悄然贴在了锦觅的衣角上。
这一走就是很久。
锦觅差不多一整日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喝水,但她始终沉默不语地跟在荆芥长老身后,也没有慢下步伐。润玉随她下垂的衣摆摇曳着,心中一叹。
凡人寿命短暂,沉浮于七苦煎熬之中,寻求一线生机。然而,在上三界里,由凡人飞升的神仙远远多于精灵、妖族和兽族,极乐天和上清天尤其如此......凡人脚下的路固然更窄、更曲折,这却恰恰说明了他们是天道的宠儿。
私心里,润玉原本并不希望锦觅染上苦难的颜色。但在这十几年中,润玉看着她磕磕绊绊地走过,想法已逐渐改变了:最终从苦难中解脱的,恐怕没有一个人能例外——他们都是苦难的过来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