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明宫词(3)(2 / 2)

加入书签

马车缓缓停下。

李稹回头道:“永乐,前面人多眼杂,我不便与你同乘。我先下去,你不必担忧,我会跟着你们的。”

宝髻眯着眼点头。

“那你一定要跟着我,不许偷偷离开!”

“嗯。”

答了一声他便跳下马车,走远了几步,随后看着马车扬尘而去。

车夫驶得极稳,没走两步便停了车。宝髻提着裙摆,踩着垫凳下车,刚踩稳了就晃着脑袋四处张望。

车夫驾车去寄存了。

宝髻瞄见李稹,立马撒丫子奔过去。

这人流如织,九衢三市的地方,摩肩接踵,车水马龙,若驶了车马进去,也只能是是水泄不通。

李稹便同宝髻并肩走着。

李稹个头高些,加之宝髻年幼,只到他臂弯处的小矮个衬托着,仿佛还真是个风流公子,浪荡少年。

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本应确是如此,怪只怪李稹脾性内敛,周遭竟莫名冷些。

这一对满身贵气的郎君娘子,惹得不少路人侧目。

李稹陪宝髻到处逛了逛,又领她大吃一顿她才肯消停。

已经逼近巳时。

李稹低眉看了看正咬着栗子歪头晃脑的宝髻,“永乐,我们该走了。”

宝髻头也没抬闻声猛点头,靠近他一步像往常一样牵他的手。

那只小手沾满了栗子粉。

他仿佛触电一般抽回手,道:“永乐,稹哥哥怕毁你声誉。”

“那好吧。”宝髻抱着栗子跑在前面,还不忘转过身来,对他道,“稹哥哥你跟上啊!”

他不想跟上她,只想站在她身边保护她,殷切的希望能像高阳公主一般成为她的家人,永远守在她身边,教她诗文,授她德行,倾尽自己所有才华,尽数奉上。

可惜一切都是空想。

挂着东宫牌子的车马拐进安上门,进了皇城,一路沿着安上门街到了广运门。

李稹拦腰抱她下来。

二人从偏门进去才瞧见那边早有个小黄门一边来回踱步,一边伸手抹汗,瞧见这二人,立马迎面上前,哈腰道:“郡王、县主,太子殿下早候着了,奴婢引你们过去。”

这小黄门面带忧色,李稹似想起了什么,突然快步。

宝髻不明所以,一脸错愕,追着那小黄门问着:“小公公,究竟出了甚事?”

小黄门道:“奴婢不好说,这事牵扯到皇后娘娘。”须臾,又丧着脸道,“县主,奴婢悄悄告诉您,大家这会儿也在呢,那架势,似是要吃了我家殿下!”

宝髻顿时心生寒意,脚下也突然踉踉跄跄。

李稹扶了她一把,道:“永乐,莫怕,凡事有我。”

宝髻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

一行人一路走着,只到了明德殿便停了,太子正跪在殿堂,李稹抬眼一看,陛下正在上位上正襟危坐。那昨日才训斥过他的太子师傅也在场。

李稹拉着宝髻跪下,伏地而拜:“臣叩见陛下,陛下万福。”宝髻也道:“永乐叩见陛下,陛下万福。”

陛下不言,也不免礼,李稹同宝髻便一直伏地,不敢起身。

不知多久,李稹侧目见宝髻额见生了些薄汗,便悄悄握住她的手,轻轻捏一下,示意她要撑下去。

太子跪的笔挺,不知跪了多久,汗珠儿已顺着脸颊滑落。即便如此,太子还是道:“父皇,永乐与稹无错,请父皇开口免礼。”

言罢叩首。

陛下上座于首位,放下把玩在手里的裂纹瓷杯,开口叫他们一众人起来。

三人谢恩后起身。

陛下道:“从嘉,朕昨日已罚过你,今日只想听听你忤逆师命的理由。”

从嘉是李稹的表字。

李稹拱手答:“陛下,臣的妹妹卧病于床,臣只能抛下课业前去陪伴。《周书》言:‘兄爱而友,弟恭而顺。’稹无兄弟,唯有太子殿下与永乐相伴左右,他们对臣来言,就是稹的兄弟姊妹,若仅仅为了学业而不顾长兄幼妹的身体,那便是不忠不孝不义之徒。稹才是无颜面对陛下。”

李稹跪的笔挺,一双凤眼狭长,却隐隐地熠熠生辉。

“太傅如何看待?”陛下又转而问一旁的太子太傅。

卢太傅行官礼,道:“郡王与县主若同气连枝,又与太子殿下埙篪相和,郡王蕙心纨质,乃怀王殿下之福,日后更是我朝之福。臣正因如此考虑,才肯放郡王离开,可太子殿下不可这般,身为储君,若将来于朝堂之上因内命妇骤离,怎对得起天下黎民百姓?”

陛下未言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