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腊八粥(2 / 2)

加入书签

她对庄芷兰从不设防,把自己和阿恒哥哥的所有事都说了一遍。庄芷兰笑着听她说了,听到昨夜的烟花也是肃王放的时候,更是失笑出声。

怎么这样甜腻,听得人怪不好意思的。

见小姑娘高兴,庄芷兰也就没告诉她,这些日子,上官姐妹和孙碧柔等人,明着暗着同自己打听了好多次肃王和这小姑娘的事。

要让这小姑娘知道了,保准打翻醋缸子。

两人许久未见,有说不完的话,说完了赵启恒,又说起庄芷兰的未婚夫。晚饭时分裴琼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之后数日,裴琼不是在自己院子里纵情玩乐,就是和赵启恒偷偷溜出门玩,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这些日子,裴府众人也逐渐对赵启恒有所改观。

中间还出了件事。

裴琼的外祖母忽然中风,还是赵启恒及时派了几个擅长此道的太医赶到宋府,裴琼外祖母的病情才没有恶化,转而日渐好起来。

因着这件事,宋氏回了趟娘家侍疾,裴琼也去了,赵启恒更是亲去探过病。一时间京中都知道了肃王的心意,裴府和宋府风光无两。

这边热热闹闹,那边皇宫里,严贵妃悄然病逝。一个贵妃连丧仪都没有,草率地葬了,偌大的京城里没有因此掀起半点风浪。

不久就是腊八,宫中设宴。

许是年关将近,喜气足,皇帝虽是久病之人,这两日身子骨也好了些,亲自出席了腊八宴。

大殿上丝竹悠扬,歌舞升平,群臣宴饮,觥筹交错,皇帝给众人赐了腊八粥,又命人往各府赐下腊八粥。

众大臣皆叩首谢恩。

皇帝今日面色红润,因他坐在上首,与下面有些距离,群臣看不出,只以为是他的病大好了。

可刘能公公站在皇帝身边,离他很近,却看出他面色有些诡异,那股精神气像是透支的,眼睛异常的亮。

他有些担忧,但在大殿之上,他不敢轻易有所动作。

这时,皇帝出声命大臣们都起来,他说了些场面话,并当场立了赵启恒为太子。

近日言官屡屡上书,请封太子,朝中拥立肃王为太子的声音很响,皇帝又许久不理政事,早是个空壳了,封肃王为太子是大势所趋。

虽然皇帝在此时提出有些突然,但这不过是早晚的事罢了,众人倒没有过多的惊诧。

册立太子的诏书其实早已写下,但自严贵妃去后,皇帝却久久没有下旨封肃王为太子,可现如今的局势,他不立也得立。

皇帝看了一眼身边的刘能,刘能边上的小内侍就捧上一早备好的圣旨。

刘能拿起一份圣旨,刚准备宣读,忽然愣住。

圣旨是他亲眼看着皇帝写下并盖上玉玺,也是他亲手放到这金丝沉香木托盘中的。

当时明明有两份圣旨,怎么这会儿只剩一份了!

但众目睽睽,刘能不敢出声,只能先宣读手上这份圣旨。

圣旨宣读完,赵启恒跪下接了旨,也受了群臣的祝贺和拜见。

原本众人以为这便是今晚的重头戏了,哪想皇帝忽然开口,解了秦王的禁足,又把下令把远在封地的敬王传回来。

今晚这一出出的,有些臣子没反应过来,但那些机敏的,都已经嗅到了皇帝的心思。

赵启恒看着皇帝突如其来的把戏,又看了一眼刘能的神色,低头和福安说了几句话。

秦王敬王的事,虽出乎赵启恒意料之外,但也不影响大局,他面不改色地看着皇帝。

皇帝下完令,见赵启恒仍是气定神闲,心里一慌,很快就下了决定。他扯出一个笑,转头对怡王说:“今日你众位皇兄都得了赏,也不能漏了你。”

皇帝还未说是什么赏,怡王便笑着跪下道:“谢父皇赏。”

这个儿子倒是一派少年意气,并没有那么多关乎权力欲望的野心,却不知道他能维持多久。

皇帝心里冷哼,面上却没有表现出什么,他一派慈爱地道:“你也不小了,你母妃去前最大的遗憾便是没能见到你娶妻生子,朕今日便赐你一个王妃。”

怡王原以为是些寻常赏赐,见父皇像是要给自己赐婚,很是惊异。他再蠢笨,也知道父皇在这个时候给自己赐婚并不妥当。

但他既不敢反驳,也不敢直接答应,只好喏喏道:“谢父皇。只是,只是儿臣的母妃去了还不足一月,而且太子殿下身为兄长都尚未娶亲……”

烂泥扶不上墙的东西!

皇帝眉心深深皱出一道沟壑,出言打断了他的话,“朕知你的孝心,但这是贵妃遗愿,若你真的孝顺,就该即刻谢恩。”

怡王向来怕自己的父皇,他悄悄看了太子一眼,见他面色如常,不似不豫,便立刻跪下谢了恩典。

皇帝紧接着对他道:“朕瞧着裴家长女很好,温婉贤淑,品貌出众,便赐给你为正妃,择日完婚。”

作者有话要说:  嘻嘻,终于写到了简介的部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