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4 章(2 / 2)

加入书签

林青秀也跟着高兴,同梅国华商量了商量,想好好的孝敬孝敬老娘,便用白面擀了点细面条,往里窝了个荷包蛋,满满的一大碗给老太太和大舅端了上去。

“你们这是干什么!”老太太一看这碗面,立刻就变了脸色,“是不是烧的慌啊?林青秀我还以为你会当家了,咋每回来都得费上点白面!以后我这张老脸可不敢过来了。”

屋里的气氛一下子僵住了,林青秀很久没有被人这么喊过了,站在那里也不知道辩解一二。梅莉知道老太太是心疼这点儿白面,不想让闺女家破费。

她赶紧钻进老太太的怀里,给她顺着气:“姥姥你不知道,我们家经常吃白面的,不是特地给你们做的,娘你快说一句啊。”

“......是啊。”林青秀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说,“之前帮了一户人家,给了些白面,你和大哥放心的吃吧,我们每个人都有呢。”

原本林青秀舍不得吃,只下了一些供老太太和孩子们吃,话到嘴边又准备再去擀面,省得老太太不吃。

“这是咋回事儿?女婿你来说说。”

梅国华就把他之前想好的借口说了出来,老太太听了之后唏嘘不已,“要不说好人有好报,可不就是这个理儿,你们两口子是个有福的,但是我这么大岁数了,可不用吃这些面条,你们和孩子分着吃了吧。”

梅莉转了转眼珠,指着自立说:“姥姥你看你不吃,表哥也不敢吃,您赶紧吃了吧,你们好不容易来一趟,我和娘都想好好孝敬孝敬您呢。”

这话说到了林青秀的心坎儿里,她擦了擦眼眶,刚才的委屈马上就烟消云散了:“是啊,娘你赶紧吃吧,大哥,自立你们也快点动筷子,我去再下锅面,今天一定让你们吃的饱饱的。”

老太太闻言也不再固执,慢慢的吃了起来,其他人见了也纷纷动起筷子来。

梅莉吃面条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放点韭菜花。韭花还是她和林青秀一起做的,里面放上点儿花生豆,韭花的香味都渗透到花生豆里,别提多美味了。

这东西是提味儿的好材料,自立见她一直夹着韭菜花吃,犹豫了一下,也夹了一筷子,面条果然变得更有滋味了。

天森却不喜欢这么吃,他喜欢就着小咸菜,面条一样有滋有味。

梅国华突然想起来白天的事情,对林青秀说:“王卫生员和狗蛋都说过,过两天让他们媳妇找你来学腌咸菜呢。”

林青秀答应了一声,“那咱们到时候就再腌点儿,我看大家都挺喜欢吃的。”

老太太最喜欢吃的就是腌豆角,酸酸辣辣的,不过她牙口没那么好,搅起来有些费劲。

大舅听了之后,难得的开口说:“我觉得也挺好吃,比你嫂子腌的要好。”

可惜两个村子离得有些远,来回来走路的话太麻烦了。不然他也想让他婆娘学学呢。

“这还不简单,大哥,你走的时候多带点回去,正好地里的蔬菜还没有败完,还可以腌不少呢。”

大舅吭了一声,林青秀已经想着给他们带些什么东西回去了。从前家里穷,别说往娘家捎东西了,就是自家还吃不饱呢,现在日子好过了点儿,怎么着也得接济接济。

梅国华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他从来不会在这方面有任何意见。

梁家也正热闹的吃饭,晚饭就用豆腐炒的菜,梁婶子看着隔壁的日子也有些羡慕:“当家的,你说咱们什么时候能起个房子呀?咱家的孩子也都大了,尤其是志红,过两年就该说婆家了。”

他们比梅家来得晚,盖的是两间屋子,就这样也不够住了。

因为村东是荒地,大家的院子都量的比较大,这样也方便他们再盖屋子。

梁大叔也发愁啊,算来算去,哪里都需要钱,别说要想买点儿什么布料之类的,还需要票了。

想起这么多年,他也没给家里的孩子们添置什么东西,心里就不是滋味。

忽然他想起之前和梅国华商量的,两家要养头猪的事情,后来因为地里忙活,就把这事儿搁下了。

想到这里,他搁下筷子之后就去找梅国华商量了,志好也不用人看了,家里能腾出手来喂喂猪,到了年下说不定能卖出去不少钱呢。

当然得去黑市上偷偷的卖,他就听说过村里有人出去卖过,不过他和梅国华向来老实,从来没干过这事儿,到时候少不得还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志风看着他爹出了门,帮忙把碗筷收拾了之后,就在屋里拾掇自己的打猎工具,看来得趁着冬天之前,他在去山上多打几趟了。

梁婶子却不太喜欢他老往山上跑,要打猎肯定不能在外头这一圈,往里去的话,谁知道会有什么危险。

可惜志风每次都答应的好好的,到头了还是偷摸往山上跑,她管了几次,也就不再管了。

好在志景是个听话的,也没他哥想的这么长远,每天都只知道和天成一块耍。

吃完饭大家都在院子里乘凉,梁大叔就和梅国华说了这事儿,梅国华想了想说:“我看行,咱村儿正好那母猪下了几只崽子,咱明天去问问大队长。”

老太太听了高兴的不行,对林青秀小声的说:“养头猪好,想当初的时候咱家也养了两头。”

可惜后来人都吃不饱,猪也长不起来膘,又费时费力,早早的就不养了,后头再想养,也没有那本钱了。

向南回去的时候,大队长还有些奇怪,他家儿子轻易不和村里的人来往,也就和保贵能多说几句话,这次竟然破天荒的送卫国去梅国华家里。

不过他也知道什么不该过问,只是发愁小儿子的婚事。月珍多好的姑娘,长得又俊又能干,除了亲娘有点拎不清,挑不出啥毛病来。

可他儿子就是死不松口,说啥也不同意,他也只好仗着大队长的脸皮推脱了正富娘。

他知道这事儿做的不地道,正富娘少不得背后要嘀咕他,可是儿子不同意能有啥办法。

他的婆娘看见他叹着一口气,问道:“这又是愁啥呢?今年收成不也挺好的,咱村儿的日子过的不知道要比外头强上多少,还有啥愁的?”

“你说愁啥?我还能愁啥呀!”

他婆娘立刻就闭上了嘴,这何尝不是她的一个心事啊。好在大儿子比较听话,儿媳妇也是个好的,他们家也不至于后继无人。

向东和这个弟弟也说不着什么,两个人差的岁数比较大,他又不爱吭声,向南他小小的年纪就出去上学了,两个人也就比陌生人强点。

向南不管家里人的想法,一心只想着怎么多收点儿这个时代的文物,有时间就往城里跑一趟,收获倒是不小。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梅莉依偎在林青秀的身边,听着她和老太太说着话,慢慢的眼睛就睁不动了,进入了梦乡。

王胜利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大杂院里,桂琴正抱着孩子哄睡呢,见他回来了问道:“怎么样呀?去帮忙的人多不多?”

“不少呢,狗蛋儿,保贵都去了,他们家在村里的人缘不错,我今天还看见向南也登门了。”

王胜利别看现在常常在地里干活,但最不愿意的就是弄得一身泥土,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必是洗手洗脸。

夏天的时候,更是天天去河里面泡着。

桂琴心里其实不太明白,为啥王胜利一定要去帮梅家的忙 。别说他们之前就是天子骄子,就是现在,村里人看个大病小病都得找他们,多的是捧他们的人。

这话本来都到了嘴边,她愣是没有问出口。

“对了,我看梅嫂子做的咸菜不错,便和狗蛋儿媳妇儿约了约,你们俩啥时候找人家学学。”

桂琴心里不以为意,但是面子上还是应了一声。她整天得看着小孩,哪里有功夫去做什么咸菜,这人也不想想!

王胜利洗漱完之后就走过来抱起小孩,也让桂琴能松乏松乏,“到时候我看着孩子,你就尽管去吧,咱们在村里指不定待多长时间了,你也该和他们走动走动。梅家嫂子和梁家嫂子离咱们又近,两口子都是实诚的人。”

就说今天上午的饭,要不是实诚的人,谁给你拿出三合面馒头?

从前他不稀罕吃的东西,现在过年也不定能吃上一回,说句不嫌丢人的话,他中午都吃撑了呢。

桂琴知道他是为了自个儿,就像之前金兰娘来闹事,村里人为啥没人来帮忙,还不就因为走动的不勤快,没有关系好到那个地步。

不过超英和乔菊让她挺出乎意料的,平常三个女人吵吵闹闹的,关键时刻超英竟然还出来护着她。

她也不是不知道报恩,私底下就把藏着的两张布票儿给了她们:“这还是你们王大哥的家里人寄过来的,现在可是不行了,我手里也就这么两张了,你们两个小姑娘什么时候去割两块布吧。”

超英和乔菊家里也不是贫困的,对这两块布票到不是很稀罕,不过对桂琴递来的橄榄枝还是愉快的接了过去:“等到过年的时候,村里也没啥活计了,到时候同大队长说一声,咱们三个一块去百货大楼逛逛。”

他们三个都没吃过大苦,完全不知道想去百货大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他们现在的身份可是知青。

“还有啊,我还得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我家有了小孩,以后肯定会吵到你们,你们就多多的包涵包涵。”

※※※※※※※※※※※※※※※※※※※※

评论发红包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