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原终认命,喜迎新生活,(2 / 2)
这大热天的方承玲特想揪着她三弟的耳朵飞奔,赶紧回家吃饭去,太阳毒的晒死个人嘞。
“哎,大姐,等会啊”方承原忙麻溜的游到河边,光着膀子套上裤衩就屁颠屁颠跑到他姐旁。话说他大姐可真是这个年代持家的一把好手,性子直爽泼辣干活麻利不肯吃亏,而他娘就属于那种温温柔柔贤惠的女子。为啥一想到他娘他就饿了呢。
“大姐,大姐,今天娘拿了什么吃的啊”一个上世纪的老古董吃货正冒着星星眼看着他姐,现在要说方承原最盼着啥,就是过年和他叔回家,那是一个大龄少男对肉的渴望啊!!!
“地瓜麸子煎饼,野菜喇喇秧团子跟那个瓜干粥”方承玲闷闷的回答,心思也不在这。
啊,怎么又吃那个方承原有些不乐意了,前世的方承原最喜欢去学校超市老董那买地瓜,刚出炉的地瓜软烘烘,吃起来甜丝丝热乎乎的,大冬天吃忒满足了。
可没想到一朝穿越到了这北方,山东大汉遍地走的地方,吃煎饼,玉米饼子,高粱馒头,野菜窝窝,就是没人喜吃米饭的地方。方家村流行走饭,就是瓜干秧子或者各种各样的煎饼里卷根葱,来几块咸菜一卷着,捧碗粥就在村里的树荫下或者墙根上蹲着,几个大妈大叔一起侃大山,说说谁家小媳妇是个搅家精啊,那家男人好吃懒做不干事啊……
这地瓜方承原从小吃到大再喜欢吃也得吃吐了。
从这几年搞公社化“共产风”食堂起,一开始倒是“放开肚皮吃,鼓足干劲抓生产。还在家家户户墙上用白灰刷了口号,上面还下达指令给大队,媒体有专门写的文章:“啥饭菜要多样化,粗细搭配,有干有稀,菜要多种,有菜有汤,尽量免费供应酱油、醋、葱、蒜、辣椒等调味品。要注意改善伙食,争取每月吃两三次肉,每逢节日会餐。”誓要把有饭一起吃,有活一起干贯彻到日常生活里。
大家伙都挺开心,都把粮食堆一起,一起开火放开肚皮吃的热热闹闹地。
刚开始方承原还吃的挺欢,可现在眼看着是余粮不多了。
生产队队长也没办法,只能先紧巴紧巴的过,等秋收把粮食都收上来了在看上面怎么说吧,这政策在他看来还得变,他有时间得上别的生产队瞅瞅去。向毛/主/席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边吃完饭方承原和他大姐,二哥一去放牛,大哥方承全已经到了能跟着达他们挣工分的年纪了,就不跟他们一起去溜牛了。村里的生产队里有几十头牛,一家一个是不现实的,队里都是以抓阄的形式分给村民领养,农忙的时候再由生产队调控。方承原家里领养的一头牛,就有他们仨个小的去负责喂草放牛。
放牛算是像方承原这么大的小孩最喜欢干的事了,他一般都找个地方把牛安置好,然后几个伙伴在草地上翻筋斗、摔跤、打野仗,还玩“抓特务 ”的游戏 ,真是二比少年欢乐多。
方承原骑着牛,忽然想吟诗一首,我就是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呀~~可惜方承原是个小平头不然他怕不是要扎两个小揪揪,拿个小木棍别腰上来走一波骚气的操作了。
其实他一直都想拿块红布再牛面前帅气的甩甩实验实验牛会不会躁动,可他怕牛发起疯来,把他顶上天。那可真是我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
不过这年头耕牛都是宝,受个伤有人专门照顾着,随意宰杀也是要犯法的。。牛只能自然死亡,若牛断了腿难以生存,需经公社书记批准,才能宰杀,所以方承原已经好久没有吃过牛肉了。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牛节,也就是传说中的牛的生日。这天,方家村的男人们都要牵着耕牛去小河里给牛洗澡,用刷子刷洗牛身,一个说法是为春耕之后的耕牛洗去一身泥土和汗渍,二是去除牛身上的寄生虫,很是热闹。
这村子附近没山,方承原只好和二哥大姐他们赶牛去二段湖里的河边。
那还是小时候放牛发现的,一个类似断流的河道,和小河垂直交汇着,两米多高,有小坡可以滑下去,周围都是树,有点像梯田一样,隔几米一个坡往下去几个坡就是小河,河的上游是洼桥河,横穿过方家村,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家村人的珍宝。
靠近河的小树林里面还有一个位置隐秘的小破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