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2 / 2)
探春也撑不住笑了,心下爱的不行,抱了小家伙在怀里逗他说话,见他小小年纪便口齿清楚,着实伶俐,心下暗暗赞叹,一时又想起自己的同母兄弟贾环,今年都六岁了,比贾兰大了三岁多,却连三百千都还没学完,相较之下高低立见,不禁叹道:“兰儿实在聪慧,远胜他环叔。”
李纨见她神色忽然郁郁,微微一怔,略一思量便明白过来,心下暗暗叹息,当年赵姨娘仗着贾政宠爱,几次三番寻死觅活不肯让王夫人将儿子抱走,王夫人求之不得,顺水推舟说自己身上不好,恐照顾不过来,只多派了几个嬷嬷和丫头,让贾环养在赵姨娘跟前。
贾母素来不大喜小老婆,又视宝玉如同心头肉,对庶出的几个孙子都不甚在意,极少叫贾环贾琮两人到跟前,对王夫人的做法也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姨娘见识浅薄,生性粗鄙,只想着自己有了儿子,在荣国府站稳了脚跟,将来又有了依靠,只一味害怕儿子与自己离心,不肯让贾环亲近王夫人,哪里明白庶子养在嫡母跟前的好处。
宝玉五岁之后便请了一位名声极好的举人为西席,在府中单独教导他读书,
贾环如今都六岁了,却只在家学中胡混,连个正经先生都没有,回了家也无人指导功课,他自个儿也不甚上心,被赵姨娘教导的眼皮子又浅,时不时便要找机会贪些小便宜,越发上不了台面。
贾政又素来不惯俗物,下班回家也只是同清客相公们吟诗作画,诸事不管。
便是李纨也不得不佩服王夫人的手段,探春是女儿可以联姻,便养在身边用心教导,因此探春与王夫人极亲近;贾环是儿子,会分薄家产,便不闻不问,任由赵姨娘养歪,偏又让人挑不出一丝错儿,阖府上下谁不说赵姨娘粗鄙不堪,王夫人这个主母宽厚仁慈。
只是可怜了探春,有这么一个亲娘,时不时便要闹一场,要不就是在贾政耳边吹枕头风,让宝玉挨了好几次训斥,因此王夫人十分厌恶她,连带着对探春都有些淡淡的。
只是这些事李纨也不好多说什么,便笑了笑,岔开话题道:“兰儿分量可不轻,还是我来抱罢,你们过来帮我对一对这些东西,再瞧瞧这礼单上登记的有没有错漏。”
黛玉本性聪敏,自然也深知探春的心事,见状也十分配合,拉了探春上前帮忙。
将将忙了小半个时辰,李纨同众人将各色节礼打点齐备,次日便往各家送去,李守中虽点了学差,李母及长兄李恒夫妇却在京中,还有其他几家世交故旧,连带着寿山伯府颜慧处也送了一份。
端阳过后没多久,李纨铺子里去江南进货的管事和伙计们也都回来了,带回了林如海的回信。
李纨不知林如海信中写了些什么,只看到从那之后黛玉的精神便好了许多,性情也开朗了些,李纨心下也放下一颗心,此后每逢铺子里的管事南下,都会帮黛玉带去信件。
黛玉感念在心,两人情分愈好。
富贵时光容易过,转眼又是两年过去,腊尽春回,园中的百花也次第绽放,姹紫嫣红,蜂飞蝶舞,极是热闹。
宝玉前些时日托病告假,至今未去上学,每日只在房中调脂弄粉,同丫头们厮混。
可人才梳洗换衣出来,便见宝玉歪在榻上看书,神情有些无聊,不禁抿嘴一笑,上前扯了扯宝玉的衣襟,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香甜甜的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宝玉闻言十分喜欢,笑道:“好姐姐,快让我尝尝。”说罢当即把书本一扔,猴在可人身上吃她嘴上的胭脂。
片刻后宝玉吃完后松手,细细品了品,笑道:“这外头市卖的胭脂不好,颜色薄,味儿也不甚香甜,我昨儿个看了本书,说的正是做胭脂的古方,我如今也闲,便给你做一些出来罢。”
可人心下十分得意,不动声色扫了房中其他人一眼,口中笑道:“那敢情好,我可就等着二爷的胭脂了。”
众人都知道宝玉爱红的毛病儿,早已见怪不怪,都笑道:“姐姐好福气,二爷做的胭脂素来是好的,可比那外头卖的强多了。”
袭人刚巧抱着衣裳进来,闻言不禁蹙眉道:“这毛病儿多早晚才改,前儿太太还说要我们看着不许二爷胡闹,回头老爷知道了又是一场风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