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巧求佛(2 / 2)

加入书签

薛令怡又看向坐在自己祖母身边的老夫人,这是穆安侯府的乔老太太,也是赵孟彧的祖母。

乔老太太与她祖母交好,两家常有走动,她见了乔老太太的面也觉得眼熟。

“阿胭给乔老夫人问好。”薛令怡也朝着乔老太太福了福身子。

乔老太太唇边抿着笑地看着这小姑娘,笑着对身边的孟老太太说道:“竟让我赶上了这好时候,这次来居然能看见小阿胭。”

薛家这小姑娘长相精致可爱,每每看见都让她艳羡孟老太太的福气……

可惜她那儿子,在亡妻之后不得续娶,莫说她还想多要个孙女儿,再多个孙儿都没有……

“她不该在这儿。”孟老太太却显得并不若乔老太太一般高兴。

她仔细看着小姑娘的脸,看着她额上隐约有一层细汗,冷冷开口说道:“因你病着,祖母才免去了你这个月的早晚问安,却没想到,你竟是自己跑出来了,若是再有下次,必会严惩。”

薛令怡曾经最常听自己祖母说的便是这“若有下次”,可是很多时候她一犯再犯,也没见祖母拿她怎么样。

有了前世的经验,薛令怡心里自然不怕,踏实得很。

见小姑娘仍是她那番天不怕地不怕的骄纵模样,孟老太太捻着佛珠的动作忽然停住,扬声道:“不必下次,这回要是你因吹了冷风,病又重了,祖母定将你惩治一番。”

不能惯着她这无法无天任性妄为的脾气。

薛令怡这时耷拉下来了眼皮,一副遭了训斥的蔫蔫的模样:“阿胭,阿胭想见祖母。”

孟老太太明显一滞,将佛珠放在了案上,叹了口气:“过来。”

薛令怡依言走了过去。

孟老太太将她揽到了自己怀里,仔细瞧了个遍,又把薛令怡往她身子右边推了下,好让那灰衣尼姑看清薛令怡的脸。

“妙秋师父,这是我薛家最小的孙女儿,行十一,名令怡,这些日子也不知怎的,病了一遭,一直不见好。您前些日子为我写的方子,真是好用,烦劳您看看,给我这孙女儿也写一个方子?”

薛令怡这时抬头看着这位叫做妙秋师父的僧尼。

这僧尼穿了一身毫不起眼的灰袍,倒是遮掩不住她模样的秀致,眉目间能看出几分美人的韵味来,可惜只可惜在一头秀发全无,面上又不点脂粉,看上去有些素淡憔悴。

薛令怡跟着祖母的话,向这妙秋师父行礼:“阿胭见过妙秋师父。”

妙秋这时候,缓缓向薛令怡伸出了手。

薛令怡头一次见到会有女子有这么一双糙砾的手。

薛家可称得上是大富大贵的人家,钟鸣鼎食,别说她这种嫡出姑娘会被好好伺候着,便是那些二等三等丫鬟,也没一个会有一双这么干枯苍老的手。

在看到妙秋的手之后,薛令怡又狐疑抬头瞧了眼妙秋的面容,看她这张脸,确确实实还尚在妙龄才是。

她以为这妙秋是要为她号脉,却不想妙秋两手放在了她的身侧,掐着她的身子,勒的薛令怡腰上有些紧。

薛令怡不解其意地皱眉。

很快妙秋便松开了手,对孟老太太说道:“姑娘这病,想要治好并非难事。”

孟老太太满意颔首:“不难便好,辛苦妙秋师父给写个方子了。”

妙秋点点头。

孟老太太召来了几个小丫鬟研磨,并把妙秋请到书案前。

薛令怡这时趴到桌沿儿边上,看着妙秋写字。

妙秋的字很是秀致好看。

薛令怡对别人写出来的这漂漂亮亮的字,有些眼馋。

她性子惫懒,练字用不了苦功夫,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的。

薛令怡很快被书案上另外一摞宣纸吸引过去了目光,宣纸被压在一方黑色的砚石下,纸上是密密麻麻的一些经文。

她瞧着上面那字比妙秋写的字还要好看,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经文里头经常跳出来她不认识的一些生僻梵文,可是就算不认识,看那字体横平竖直、笔画舒展,当真是漂亮极了。

这时候乔老太太走近了薛令怡,看着薛令怡白皙可爱的侧脸,心里还是对这小孙女儿眼馋得不得了。

她笑着和薛令怡说道:“阿胭现在可是认字了?你瞧那些都是你祖母抄写的经文,你祖母是在求佛祖,让你的病早早好起来。”

孟老太太本来立在一旁看着妙秋写字,这会儿瞥了眼薛令怡那儿,她对乔老太太说道:“什么求她病好,是求我薛家子女康顺安定。”

乔老太太浑然没听见孟老太太的话一般,双手合十:“若是佛祖怜惜老身,愿给老身如阿胭一般冰雪聪明的小孙女,那老身愿日日抄写经文为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