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章 那种被时光定格的相片,竟从未退却过(2 / 2)

加入书签

“爸,当年你选择和妈妈来这个地方是为了避开吗?是想要安定吗?可是抱歉啊,如今的我又卷进去了,回头太难。”

“您当年给我取名的时候应该选一个喜庆点的典故,李冶的《相思怨》那么悲情,作为教授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啊?”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哪有人喜欢相思渺无畔这样绝望悲怆的词句啊?”她低低的喃语,想要述说这些年的委屈,事无巨细都想一一和他们说。

有时候她会觉得老一辈的故事更能令人动容,邻家婆婆夜里躺在门口的摇椅上,昏暗的灯光打在她半蜷缩的身上,温暖的如同梦里的流光溢彩,老式的收音机里正唱着戏曲,她很小就对这般吚吚哑哑的唱式没有兴趣,但就此刻她坐于门前的梨树下,在萤火漫天飞舞的环境里,老爷爷端着切成小块的西瓜放于婆婆身旁的桌上,坐在她身旁,拿蒲扇一摇一摇的,她竟觉得那戏曲格外动听,画面足够让她泪流满面。

很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坐在梨树下,认真娟秀的给她缝补被弄破的衣服,爸爸就坐在旁边看着书做着笔记,偶尔抬头就能看见在路边奔跑捉萤火虫的自己,她还能记得妈妈抬头看向爸爸时温情脉脉的笑,那么动人。

“听你李伯说十一号就回去,不多呆一段时间吗?你这孩子多少年没回来过了,学校也没去看看?”李婶拉了家里的灯出来,坐在她边上。

山里人总是纯朴的,她也只笑笑,有些抱歉的道:“还有很多事要忙,等空闲下来了还会回来的。”

“那明天到我家吃饭,就我和你李伯两人怪冷清的。”李婶有些伤感的叹息起来。

“好。”她是知道的,当年的泥石流事件学校被吞没的孩子里就有他家的孩子,却独独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竟渐渐融进了孤寡老人的队伍。

“说起来顾邵安今年怎么没有和你一起呢?前些年都是他一个人来的,我记得去年他到的时候正好下着大暴雨,他整个人都被雨淋湿透了,烧到将近四十度还坚持去给你爸妈上坟,当时我们都觉得这孩子疯了。”

“每次大家问他关于你的情况,他都会翻出手机相册给我们看你的照片,不然这次你过来我们必然是不敢冒然认你的,出落的越发漂亮了。”李婶笑的柔和。

她只笑的越发心酸。

也不敢冒然接话。

关于他的,她心底是排斥的,不想听的,可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一定要听啊。

“以往顾邵安来都会坐在那台阶上和你李伯喝酒,那小子酒量好,就是容易上脸,喝多的时候双眼通红的,跟哭过了一样。”

“两年前他来的时候很不开心,不知道为什么,喝多了酒哭的一塌糊涂,抓着老头子一个劲儿说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那时候还暗想你们是不是吵架了……”

“李婶,不说了,都过去了,人总得往前看,这世上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没吃,好多好多的人没有遇见,好多好多的风景没有看过,所以一定要开开心心的过。”她实在没办法听下去了,她怕自己好不容易驻起的城堡会在这几年他回来看她父母的短暂时光中轰然倒塌。

李婶也不再多说什么,安静了半响,而后还是忍不住道:“你别嫌婶多嘴,婶没有骗你,这山里偏僻,出去了还回来的实在不多,特别是年年这种时候山里哪里会有年轻小伙子,而小顾长的又好,穿衣打扮都不像我们这么简单粗糙,和这个地方格格不入的,一眼就能记住,何况是来祭奠你爸妈的,一想到你爸妈这老一辈谁人不心酸啊。”

她岂会不知她说的是什么,爸爸妈妈舍弃了大城市的美好生活,屈居于这大山里,出资建学校,免费教小孩子读书,最后孩子们一代代长大离开,而他们却双双葬身这大山,乏人问津。

“李婶,时间不早了,早点睡吧。”她撑起有些僵硬的身体,坦然的道:“我先进去了。”坐的久了腿有些发麻,每走一步都有些踉跄,她现在只想回到房间内,过去的事尘封了那么久,她不需要别人再一一揭开,每说一句都像在心口扎了一把锋利的刀,令她痛不欲生;她也知道李婶是好心,可有时候一个人的好心会让人心生寒凉。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毫无顾忌的漫天说着你经历过的种种,大概是从来没有感同身受,有些悲伤像酒,时间越久它的味道越浓烈。

她拉了灯,坐在窗前,透过漫上来的月光隐隐看见李婶将桌椅放好然后进了屋内,灯光亮起又暗下。

她推开窗户,趴在窗柩上,看见梨树上一闪一闪的光亮,草丛里也有光亮闪闪烁烁的,这大概是她最后的眷恋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