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清晖(1 / 1)
安宜还没有自恋到认为这个人出现在书院是因为他,只是对景澄的身份有了些想法,他没有继续多想,把注意力放回到两位先生身上。
堂中正在讨论西域各地的特色商品,张开了一张西域商路图,更有匠人绘制的各种商品图鉴,上至奇珍异宝,下至农具籽种,更有些不曾出现在市面上的稀奇东西。
安宜看着那张地图,想起了父亲与他讲的的童年生活,驼铃叮咚声是他永远的回忆。
我的父亲,就是你的外公,是从中原来的商人,母亲……可能是龟兹人吧。”父亲手里拿着刻刀,一边雕刻一块木头一边和安宜说话,“你外婆不是很喜欢和我说话,嘿嘿,你看这个像不像你娘?”父亲的手很巧,一块木头雕得栩栩如生,安宜缠着他让他教。“这个,我小时候没人理,只能自己找乐子,雕着玩的。”小小的安宜不饶,父亲只能又雕了个小人偶给他。
又到了发问环节,有一位学生提问了税率对零售商贩和购买者的影响,安宜依稀记得这位学生家里是开小饭馆的,他是家里的老二,不想继承家业,苦读进了书院。亦有几位学生对一些稀奇商品的用途和来源很感兴趣。
景澄在次席上悠哉展开扇子,偏头对身边的少年说:“五弟,可有什么想法?”坐在他旁边一本正经的少年正是五皇子李璋显。五皇子把四哥的脑袋推回原位,“嗯,清晖和白禄的学子想法很不一样。”
白禄书院是当今圣上登基后创办的书院,本来也只是为了收纳学子,正赶上先皇推广办学几年后,贵族们开始尝试把自家子弟从家学里放出的风潮,白禄一下接纳了不少勋贵子弟,从那时起白禄虽不曾对平民学生加以入学限制,却始终是贵族出身占据主流。
景澄晃了晃被弟弟推开的脑袋,上个月相似的议题在白禄书院开过,却是得到了不同的讨论方向。听着下面人的议论,五皇子李璋显微微皱起了眉头,这被景澄看在了眼里,他默默收起了扇子。四下观察间,那个打着绷带吊着胳膊的身影特别显眼。
似乎是感受到了视线,安宜一偏头和景澄撞了个正着,他大方回以微笑,倒是弄得景澄有些不好意思。
玄谈到了尾声,两位先生各自做了总结,学生可以回去后各自写一篇政论上交给先生,先生会给予反馈,出众者上榜张贴。铜锣再次敲响三下之后,学生三三两两散去了。
景澄和皇弟离开时在人群里看了几眼,安宜早就顺着人潮消失不见了。
那边安宜虽然懒得考虑景澄的身份,却也没想打扰他,两人在堂上隔着远远的一看计算打了招呼吧,带着梁元沁和蒋羽荣出了书馆去吃饭。蒋羽荣乐得蹭他一顿饭,元沁又虚了:“子逸哥哥,我下午还有……”
蒋羽荣拍拍他肩膀:“元沁你是学傻了吧,你已经中了秋闱,书院不强制你上课点卯了”元沁一愣,脸上一闪而过的欣喜,随即有些落寞:“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
三个人走到常去的酒楼门口,安宜又看见了上午出现在书院门口的小个子。他还是上午的装扮,此刻却在酒楼门口徘徊。安宜对这种犹豫的表情有些熟悉,从后面拍了那人的肩膀。
小个子吓了一跳,回头对上一双琥珀色的眼睛。
几位皇子要封王出宫建府的事情虽然还没有下圣旨,皇帝已经让门下省和工部礼部联合准备着了,也是人尽皆知,只等过年的时候一旨封号下来。比起还有小半年的事情,还是尽在眼前的重阳比较要紧,正赶上秋闱后续人员统计,礼部忙得团团转,只得朝吏部要人。
梁晚翻了两眼礼部来的单子说道:“每年不都是这个时候这么多事,你们早早就该准备好了啊。”来请事的礼部官员苏循只能叫苦:“大人,我们是早有准备,但是今年各省的科举人数突增,中举人数也比往年多很多,我们还要核对各州府上报的名单再递交给各个书院,实在忙不过来了。”梁晚点点头:“嗯,那你们去户部找人,户籍核对是他们的事,而且最近他们也没有很忙吧。”
苏循擦了一把汗,吏部是出了名的难搞,自从皇上说过“这也要人手,那也要人手,我养你们是吃白饭的吗”之后,吏部在人员调配上和一毛不拔的户部看齐,吏部尚书梁晚大人更是踢皮球的个中高手,“梁大人,你看这户部,要钱都要不来,更别说要人了……”
梁晚被他逗笑了,松了口:“好吧,只给你们两个人,多的没有了,忙完这阵赶紧还给我。”他提笔写下两个名字,取了人员调配的手信,一并交给苏循。
“大人,少了点吧,不够分。”苏循选择蹬鼻子上脸。“给皇上知道了,这两个人你们都拿不到。”梁晚递出去一半的手又要往回收,苏循赶忙一把抢过来:“谢谢梁大人,下官告辞。”
梁晚看着跑得比兔子还快的苏循,感觉礼部这样忙杂不像样子,是时候再和皇上提设立学监的事情了。
安宜和元沁羽荣一齐看着狼吞虎咽的小个子,这小子好像饿了几天了,安宜赶忙拉住他让他吃慢点,一下子吃太多怕是要进医馆。小个子有些羞涩地抹抹嘴,停下了筷子,“还得多谢安兄,不然我就要饿死在这长安街头了。”
安宜先前猜的不差,这小个子确实是和他当年一样,被偷了银两,又不认路,好不容易转到清晖书院又被拒,如果没有遇到心一软的安宜,怕是真要如他所说了。
安宜略微敛眉,“京城这治安真是十年如一日。”
—TB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