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5 章(2 / 2)

加入书签

这可是如今京城最热门的话题,提及宁安伯府里八卦,怎么会不提及那认亲被拒的女子。

“对了,听说你进城时因疯马受惊吓,还是她捎搭了你一程。”也有人提起此事。

元小公子再愤怒也没否认,自己亲哥答应下的事,虽说自己当时反对声音很响,可反对无效后,总不能去拆自家人的台去。

啧,帮不上忙,还拖后腿,这也就自己嫡亲哥哥,能怎么办?

“你们别管那么多,也别问为什么,知道她就好。今儿就在小爷我可就撂下话,她得罪我,既然是大家兄弟一场,你们以后就都不能答理她。”

众家小公子面面相觑后,有人期期艾艾,欲言又止,也有人挤眉弄眼,让元家小公子心生不妙之感来:“怎么了?”

本不是多大的事,元小公子只觉吩咐一声,众人自会给足面子,可如今看看众人的反应,怎么这般奇怪?

“街上有人传言,说你是被人家小姑娘给绑回来的,还有什么抽鞭子塞马粪的事,你今儿这话放出来,那这事,看来还是真的了?”

“胡说八道。绝无此事,谁敢造谣?”

元小公子怒拍桌案,断然否认,心里却又惊又怒又委屈,谁敢把自己这么丢脸的事放出来的。将军府吗?不是大家都讲好统一口径的,自己受了多大委屈还一丝风声没露,她怎么倒先说话不算数?还变本加利的乱说一通。

“宁安伯府的下人传的,人家说你在将军府门口放话这事不算完什么的。”

“是啊,虽说这流言传的有鼻有眼的,可咱们本来也没当真,看你的样子也真不像挨了鞭子的。”

“就是,以你家大兄那护短的脾气,你若要真吃了亏,能轻饶了人去。可如今你怎么又放这话来,……”

是宁安伯府,不是那个丑丫头,还好,元小公子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松了大口气。

可看着一干闪着八卦光茫的眼睛,又觉嘴时发苦,终于发现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静安小公子,一面深恨着放出实情还敢添油加醋的宁安伯府,一面努力转着脑子,要寻怎么个说法,把此事圆过去:

“宁安伯府,对,就是因为他们,可恶。你说那丑——咳那丫头多可恶,小爷看她哭得可怜,心里觉得不忍,对,本公子当时是很不忍心的。

那个,嗯,毕竟同车一场,我就想上前帮她说合一下的,再怎么分宗出族,这关门闭户,让人家一个小姑娘连大门都不让进,也太过份了。”

一众听着八卦的世家小公子都点头。

这事,宁安伯府的确做的太过份。

有什么事不能让人进去再说去,非得在大庭广众下给人没脸,这闹得太难看。

此番上门,人家手里可是拿了世子亲笔手书的,也是世子在信中亲自邀人入府,又不是什么不入流的穷亲戚要硬赖上门去。

“对,就是这样,本公子可是想着打抱不平的,却被那些个下人死死给拦着,不让本公子下车去,平白浪费本公子难得的好心,哼,你们说说,这事怎么能轻易算完的。”

不着痕迹的吐出一口气,终于把这事给勉强圆回去,静安公子都想为自己的急智点赞。

“其实吧,人家可能也是不想你为难。要是宁安伯府硬拿着分宗的理由,驳了你的话,那你可更没面子。”

“就是,人家那来头也不小,宁安伯府上也不没人留面子不是?”

“我不管这么多,反正本公子的好心可不能被白白浪费了,我就放这话,没我发话,你们可都别答理她。”

元小公子如是总结着。不是打一棒又给个枣的,本公子也会,你要不说个陪礼道歉说些软话,本公子就让你在帝都混不下去。

一干被叫来的小少爷,三三两两,嘻嘻哈哈的笑着应了,没当多大事。

这一来不过是宰相家小公子觉得扫了面子,想寻回场子。二来他所提的人又是女孩,男女七岁就不同席,一个已经十岁的丫头,与诸位小公子的交集,基本上多不到哪去。自是点头应是,权当

哄了元静安开心。

倒是元小公子亲口对此事的说辞传开后,给了已经快把自己作死的宁安伯府上,沉重的一击。

连最骄横不过的当事人都是如此说法,这让想看两虎相争,以图把自己从麻烦里脱身出来的某些人,真个没了指望。

宰相府里悄无声息的处置了一批下人,据说府里原本很是受宠的丽姨娘,连同她生的庶子,被送回老家乡下庄子养病。终其一生都没在京城里出现过。

至于一同绑了游街的别庄仆人,被处置了的开不了口的,还平安活着的,连同别庄刘管事本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恨不能给林家小姐立块长生牌位,早晚三柱香的供着。丢脸算什么,捡回一条小命。

什么,有人说林家大小姐坏话?绑人打人,那是绝对没有的事,人家真正的千金小姐,活脱脱的观音再世,慈悲心肠,实乃我等的再生父母。

三日后,宰相夫人派上上门递了名贴,后亲自登门,那车轿后跟着长长的谢礼,更为此事敲砖定角。那点本就风雨飘摇的流言,一股脑儿全向着宁安伯府去了。

宰相夫人事后亦对人言:“林家大小姐不愧长公主之爱女,其人知礼,懂事,无愧淑女典范。

又三日,宫里来人,传了皇后娘娘的懿旨,召林家大小姐入宫赴家宴,称要为其接风洗尘。也对,圣上是人家嫡亲舅舅,这门亲人可比宁安伯府可强太多了。

宁安伯府一干人自此终成帝都里活生生的笑话,彻底的悲剧。

据闻,当日林家女被宁安伯府拒之门外之过程,被宰相家幼子元静安亲眼目睹,公子对友人叹曰:此女甚怜。后来纵然长乐郡主恶名满京,静安公子仍记当初那抹娇弱的倩影。

—— 摘自狐说九道的胡言乱语一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