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 章(2 / 2)

加入书签

她犹豫一瞬,“都拿过来吧。”

如桃采的也不多,但比萧二公子送来的多许多。南许用如桃的露水试了一次,练了好几次已经熟练许多,加之露水比生水要好,这次的效果格外好,三个人伙着喝完了一壶茶,南许心里觉得就是比之前喝的好许多,如桃什么都没喝出来,笑嘻嘻的跟着如桐一起夸姑娘。喝完茶她乐滋滋的被如桐带着去沐浴了。

回来后如桃已经把东西收起来了,在书桌上收拾笔砚,准备明早上课的物什。

“如桐,你过来,我问你个问题。”南许把如桐招进卧房,悄悄问她,像是有点害羞,耳尖泛着红,不知是不是烛光照的,“萧二哥给我的露水,你说我是自己用了还是给他泡杯茶?”

如桐心里偷笑,想着自己果然还是没看错,面子上仍定着,答,“姑娘,这露水可不能久置,明日定是要用掉的,不然就与常水无异了。不如这次先姑娘自己用了,要是下次赶巧的话再给萧二公子泡吧。”

她想了想,“那也行,明日还是要去谢谢萧二哥。如桐,熄灯吧,我睡了。”

“是。”

一夜无梦。

又是去学塾的日子。

学塾最早是淮平侯府办的,请了夫子来教自家和郴俊郡王府的稚子,后来慢慢京城里的各大宅府都把自家稚子都送来,一齐教学。原来只收男子,后来当朝皇后提议女子也可一并去学塾,于是满城的千金都被送了过来。虽然最后进的姑娘家不多,淮平侯府借由人太多,夫子精力不足,婉拒了许多人家,留下了一些相熟人家的姑娘。时至今日,能在淮平侯府的学塾里上学仍是京城里值得夸耀之事,仅次于在宫中陪读。如今太子即位在即,年近二十出头,孩子已有三五个,虽比起他几位兄弟的孩子来说不算多,但已隐约见得未来的腥风血雨。

早前名耀京城的齐小爷便是淮平侯府的大公子,年少时京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堪称风华绝代,后来娶了郴俊郡王府的嫡长女,一段上好的姻缘人人羡慕。后来齐小爷投笔从戎,去了边境杀敌,过年时才回来一次。到现在京城里都还有挂念他的姑娘,更有甚些出嫁了的妇人还在后院里悄声议论着,回忆着当年齐小爷的风流倜傥。

如今京城公子哥里,惹人注目的便是国公府的萧二公子萧苏承与宁亲王府的长子朱晔衣。与萧苏承不同,朱晔衣走的是武路,自幼习武,没正经上过几天学,如今在城郊的兵营里,休沐之时会回京城。

秦夫子授的课每日不多,对学生思考方面尤为看中。女子稍微好些,有明确的见解即可,毕竟上不了考场,它不是立身之本,有时竟更像个出去夸耀的东西,在京城一届名门女流中可稍提高地位,未来嫁人时候也不会被夫家嘲笑。这过于事实,有时南许想反驳也不知如何说,毕竟这是大家心里默认的。读书重要,但对于她们,上不了朝堂,也下不了战场,只能在后院里聊赖此生,讨讨夫家的欢心,那么读书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日子想便觉得可怕,但是无可奈何,这短暂的年少时光在此衬托下尤其可贵。

夫子教书负责,对于他认为有灵气的学生更是严苛,每日抽查背诵,宋灵熹被打得都麻木了,这几年才好些,今年要是没考中估计是没脸来见夫子了。

今年学塾里好几位公子哥都要参加秋闱,有去年考过没中的也有今年第一次的,夫子今日特地告诫他们莫担忧,拿出常日所学即可,即使是没中也不代表没有学识,只能说不够格,来年再战即可。

南许旁边玩笔,听得好笑,这离秋闱还有半月有余,就开始提前安慰起他们来了。

她正想着,前面宋南坞偷偷转过头来戳她,“看,下雨了。”

南许看向窗外,润风细雨,落了薄薄的秋雨,好不萧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