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3 章(2 / 2)

加入书签

她是因为有着前世的记忆,知识已经储备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这高中的考题对她来说都很简单,但对于辛向南这种,从一开始就没怎么学过知识的人来说,上了高中后才开始拣起书本,每次都能考全校第二,而且在米多的薄弱项,比如数学上,都能跟米多并肩,甚至有时还能高出米多几分,这都让米多十分佩服。

她也一直觉得辛向南可能是个天才,但有一天她亲眼见到辛向南坐在班里上自习,别人都放学了,他还在那里做题的时候,米多才知道,他不仅仅是个天才,还是一个努力又上进的天才。

也就是那天,米多突然感觉自己不认识辛向南了,那个在他眼里一直只是一个大男孩的辛向南,那一刻坐在自己的教室里,专心做题的时候,米多才意识到,他不再是男孩了,在一起长大的岁月里,竟然隐瞒长大的痕迹,他已经成了一个清逸少年。

想到这里,米多才发现自己走神了,不知道为什么,包个饺子也能想到辛向南,也是怪异。

濮阳在一旁看着米多问:“你想什么呢?”

米多一个恍惚,然后笑笑:“什么也没想。”

“那米多以后想怎么办?”孔鸿志问,“读大学吗?”

“大学?”孔宇转头看一眼孔鸿志:“能读吗?”

然后又看一眼米多问:“你有没有机会能上的了?现在都要先下乡两年或者做工后再推荐去上。”

米多笑笑,想到这个条件孔宇倒是符合,他也算是下了乡,便问:“你是不是正好符合条件?”

孔宇有些无奈的抿了抿嘴。

其实话说出来,米多就后悔了,她忘记了这个年代最看中的还是成分,孔宇这种的,谁会推荐他去上大学,然后安慰道:“说不准国家突然就放开了政策让我们参加考试入学呢。”

开玩笑的一句话,一屋子的人都不说话了。

米多自知失言,立刻说:“不是,我的意思是,既然读了高中,就好好读,不用在乎能不能继续往上读。如果有机会可以读大学,那是最好,如果没有机会,那也没有荒废了光阴。知识读出来,永远都是自己的,谁也抢不走。”

米多说话,引来了孔鸿志的连连赞叹,他点着头说:“好孩子,你这个年龄就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难得了。”

孔鸿志的话倒引起了米多的思考,她知道,一九七七年就恢复高考了,如果没有记错,那次高考是在冬天进行的,紧接着就是七八年的夏天,两次考试只有半年之隔。一九七七的冬天那一场她正好是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场夏天的考试,她高中毕业。所以,第一场能不能参加,还要看那时的政策。米多对七十年代的历史并不是太了解,只是记得一九七七年这个时间点而已。

想到这里,她知道她是一定要考大学,不管是参加七七年的冬考还是七八年的夏考,这就牵扯到她以后要读什么专业。看着孔鸿志,米多想探听一下他的意见。

孔鸿志听米多诚心问,也不掖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大意就是国家百废待兴,更需要科技方面的人才。

米多认同孔鸿志的话,但她也知道,纵观这些年,尤其是到了八十年代,春回华国,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扶持,以及西方思想的大量汇入,大家对知识的渴求成了井喷状态,大多数有为青年都在这个时候奋勇前进,抓住了知识改变命运最好的时机。米多知道,她这一生这一次机会是至关重要的,考大学才是她最好的出路。

这边和孔鸿志聊着,天都黑了,也没有发觉,饺子也都包好了,孔卉留米多再吃点,米多指指自己的肚子,实在吃不下了,孔鸿志就说,那就尝一个,吃完了,你们出去放花去。”

米多一听有烟花,立刻问道:“有烟花?”

濮司友没想着孔鸿志会说出来,但一想着这都是孩子,也不在忌讳,就坦白道:“我年前去给烟花厂帮工,然后人给了几个。”

“那太好了!”这两年过年,米多最多也就听见了个鞭炮声,还没见过放烟花。

濮司友又说:“就是那种小礼花,大概一人高的那种。”

“那已经很好了。”米多说,然后问道:“我能去叫金多和向南吗?”

听到叫金多,濮阳立刻先答应了,“怎么不能。”

孔鸿志摆摆手,“去叫吧,你们就在院子里放,外面看不见啥。”

“不不,”米多突然想到个好主意,“我们去里面那家放吧,这是胡同口,万一外面有人看见了,咱们去里面那家放,最里面,肯定没有人能注意。”

“那也行。”濮司友点点头,“还是这个比较稳妥。”

米多说完就跑了出去,叫金多和向南去了。

不一会儿,孔宇也吃完了饭,带着濮阳来放礼花,五个人聚在院子里,雪又开始下了起来。

“刚刚还不下了呢,这一会儿又下起来了。”米多伸手接到一片雪花。

这一下雪,天空被映衬的发白,一时间竟亮了许多。

“放吧咱们。”孔宇问。

“放放!”大家都在翘首以待。

大年三十的辫儿胡同,少年们聚在了一起,在这个废旧的院子里,期待着烟花燃起的那一刻。

这边刚刚点着,绚丽的烟火冲了上去,发着咝咝啦啦的声音,燃烧起来。

“哇!”

“哇!”

米多和濮阳两个女孩子先叫了起来。

这大抵就是希望吧。

米多看到烟花燃烧起来的那一瞬间想。

这就是希望吧,生活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你一簇烟火,然后燃烧出一个奇迹。

李麦多总算到了辫儿胡同。

她挎着一个背包,急匆匆的往家里赶,想着或许能赶上吃一口饺子。

一进胡同,她就看见胡同最里面,突然亮了一下,然后就一直在闪。

那家没有人住,麦多连饺子也顾不上吃,先去看一看,别是大过年的出了什么事。

这大门关着,麦多赶路来的,手脚都冻僵了,一双手都在袖子里缩着,不肯拿出来推门。

只能上脚了。

她抬脚轻轻一推,大门开了。

所有人都在看烟花,只听得大门开了。

孔宇最先看过去,他正对着大门站着,中间是燃烧的烟花,穿过烟花的绚烂看过去,那个他找了多少年的女孩,竟然那么不可思议的站在门口。

只不过她的头发长长了,穿了一身的工作装,下面是双黑色皮鞋,站在门口,看着里面的人。

孔宇一个恍惚,觉得自己大约是恍了眼睛,胡思乱想起来,竟然产生了幻觉。

谁知道,院子里竟有人叫了起来,是金多,就站在孔宇身边,大叫:“大姐,你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至于1975年的春节到底能不能放炮竹和烟花,我查了很多资料,有说不能的,也有说很多地方根据当时领导的决定,有可以放的,也有说了不能放,但可以偷着放,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只能说,我们的国家面积太大了,即使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也都不一样。

为了写到1975年的春节,也为了表现出新的希望,我们就当,红县是允许放烟花爆竹的吧。

感谢大家的理解和宽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