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1 / 2)
次日便是腊月二十八,也是太后的千秋寿节。
皇宫里,四处张灯结彩,各宫的主子都差人将早已备好的贺寿礼送往寿仁宫,宫门口的人络绎不绝。
寿仁宫里,一众年轻的妃嫔们正与太后谈笑。
今年是昭仁太后的五十大寿,虽然有些年纪,但因着保养得宜,金尊玉贵的养着,脸上竟也不见什么皱纹,瞧着也才不过三四十的模样。
此刻虽然她挂着浅笑,但下首的妃嫔们哪个不是人精,看出她眼里的敷衍疲惫之色,都纷纷告辞退下了。
方才还热热闹闹的宫殿顷刻间就安静下来了。
宫婢往麒麟瑞兽的镂空香炉添了一块犀角香,不出片刻便袅袅上烟,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一时充满了幽幽的香气。
“什么时辰了?”她抬眼往外头瞧了瞧,收回视线后淡淡问道。
宫婢垂手低声应答:“回禀太后娘娘,快隅中了。”
太后闻言轻轻叹气,秀眉微拢,神色恹恹。
直到门外进来一个高大的身影,她脸上的倦意才一扫而光,取而代之是抑制不住的欣喜。
“儿臣来迟,拜见母后。”荣王一身金边白月色宽袍,发髻上簪着东珠宝石,剑眉星目,正气凛然,见到人,他双膝着地,跪在她面前请安磕头。
昭仁太后颤声将他扶起,眼圈含泪,抬手抚上他脸颊连连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让哀家瞧瞧,怎的瘦了这么多...”
思及他在滇南烟瘴之地,想必日子过的极为艰苦,一时泣不成声。
荣王无奈,取出帕子给她仔仔细细拭干眼泪,“母后,快莫哭了,今日是您大寿的好日子,近来南方多雨雪,在路上耽搁了些时日,还要请母后宽恕则个。”他凌厉的脸上带着温润的笑意,温声安慰道。
昭仁太后忙点头,拉着他坐下从头到脚问了个遍。
皇帝非她亲生子,多少有些芥蒂,且又时刻提防着荣王,与她关系更加疏离,那些个妃嫔们又都成日里争风吃醋,最是懂得捧高踩低,见她不管事,每月除却来请安外也从不来这寿仁宫。
她在这深宫之中,竟是一个说话的人也无。
今日见到了亲儿,自然是叙话多时,
“煜儿,到了这个年纪,该讨个王妃了...”昭仁太后看着眼前已经而立之年的儿子,眼里的的担忧之色溢于言表。
从他去封地之前就开始催促此事,荣王先是以年岁小为由,后又以没有心仪的女子为由均拒绝了,现下他在滇南已经十年,也没个动静。
虽然心急,只是这种事情,她身在深宫也鞭长莫及。
“好。”
出乎意料的,荣王这次却答应的爽利,恍惚间昭仁太后都以为自己听错了,之前准备的满腹劝说之语都堵在了胸口。
待缓过神来,眼里都是狂喜之色,拽着荣王的袖子连连说好。
“那煜儿可是有心仪之人?”
荣王摇头。
“那也无妨,此次回京,母后必定仔仔细细帮你挑一个好王妃,今夜宫宴上,各家闺秀都会来,煜儿便好好瞧着,母后也帮你多留意,”她脸色红润,目光灿灿,“哀家记得容太傅的长孙女还未定亲,那孩子自幼饱读诗书,端庄大方.....”
“母后,”荣王笑着出声打断了她的话,刀削斧刻般俊朗硬气的脸庞上浮现出一丝不自在,“此番回京,定会在上元节后才离开,不必着急。”
横了他一眼,昭仁太后的笑意顿敛:“如何不着急,要是你争气些,原本再过几年哀家都能抱上曾孙了。”
被训斥的荣王尴尬的摸摸鼻子,陪着笑脸没有作声。
母子俩正谈着,外面太监高唱皇上驾到,两人含笑往向门外时,明黄的龙袍正好从门外露出一角。
荣王忙欲起身行礼,被刚抬脚进来的熙和帝挥手免了:“远远听见母后和荣王聊的热闹,何事如此开怀?”他年岁虽小,但少年老成,如此说话也一点不违和。
“皇帝来了,哀家正有一事想与你说,”见皇帝坐下,点头示意她继续后才说道:“荣王年岁不小了,也该选个合心意的王妃了,哀家想着,趁他此番回京,在京城里挑位闺秀,皇帝意下如何?”
熙和帝闻言眸光微闪,唇角含笑:“那自然是好事,母后可有了人选?”
“哀家常年在宫里,也不知哪家的闺秀相貌品性如何,眼下还未有人选。”
皇帝听了这话不禁心中发笑,若是她还什么都不知晓,那自己就只能算个睁眼瞎了不成?
“荣王身份尊贵,理应选位出身高贵,品行俱佳的姑娘与之为妻...”说着,他沉吟一声,似乎是在思索哪家的闺秀配他合适,眼底神色不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