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京(1 / 2)
孟濯缨回到家中,孟沂正要出门。二人一进一出, 又是对上了面。
自上次喻清客闹事, 双方撕破脸皮之后, 孟沂已不再维持表面功夫,淡淡瞥了她一眼,便送身边这位“鹤发童颜”的老大夫出去了。
想来,又是请来给靳师师诊脉的。
只不过,他不管请谁, 都没人敢说实话。
孟濯缨正要回草庐, 孟载仑身旁的亲近又过来请她。
自靳师师疯疯癫癫之后, 孟载仑每日都着人来找她。起初孟濯缨还以为真是有事, 后来发觉,他语无伦次,不过说些颠三倒四的废话。
比如, 镇国公府世袭罔替,你是个女子,到底是要脱身的, 将来爵位还是要传给你兄弟, 他母亲是他母亲,他还是个好孩子。
再比如,孟沂年少,但一直把你当成兄长, 有孺慕之情, 你以后要帮着你兄弟一把。靳师师虽然居心不良, 你们却是骨血相连的亲人。
再有些更过分的话,孟载仑就没有机会说出口了。因为,孟濯缨会直接打断她——她亲生兄弟,早就葬身湖底了。是因为孟沂。
他要不是个带把儿的,他娘还会这么丧心病狂吗?
孟载仑拖着老残身躯,气的直跳,又拿她没有法子。只不过,也不肯放弃,每日派人守在门口,叫她过去说话。
孟濯缨不耐烦,能躲就躲。谢无咎还起了心思,叫她干脆住在他家里去,被孟濯缨皮笑肉不笑的否了。
谢无咎又说住到外边的院子里,横竖,谢家也有一两个布置好的小院,就是偏院了点。孟濯缨自己手上也有现成的房屋。
孟濯缨便道:“我自己的家,凭什么让出去,让他们父子两逍遥快活?”
今日,孟载仑又让人来堵,孟濯缨不耐烦去,便说,刚出门回来,要去换身衣裳,随后再去。
那随从却道,国公爷已经在等着了,只说两句话。看样子,不堵到人,是不能罢休。
孟载仑在大树底下,摆了一桌铜锅,见她过来,就让她坐下先吃。
“你小时候,最爱吃这个,就连大热天也吵着要吃。”
孟濯缨不坐,冷淡淡道:“父亲,有什么嘱咐,您直说吧。”
言外之意,说完了,她便走了。
他也说是小时候,既然是当年事,眼前人已非当年人,薄情人早忘却故年心,何必还要多提?
他求得一句她的谅解,便当这世上是有了后悔药吗?
孟载仑苍老许多,垂垂丧丧:“这世上,有些人,一步错,就是步步错。有些是想回头,却回头无路。像我这种,就是明知是错,却死不回头。”
“死不悔改嘛,也就死不足惜。”
孟载仑又道:“孩子啊,你坐。”
孟濯缨依旧不坐:“你要吃饭,便吃饭,要说话,便说话。”
孟载仑涮了一片羊肉,薄如蝉翼的肉片,往热气腾腾的锅子里一放,飞快的起了卷儿,变成诱人食欲的红色,再沾上一丁点的芝麻油,就足够的鲜香味美,令人欲罢不能。
他吃了几大口,才放下筷子:“的确是好吃。难怪,你和你母亲都喜欢。只可惜,那时候身在福中不知福,总是不耐烦陪你们吃一顿铜锅。”
“爹爹是真的知道错了!女……”
院墙外,提着食盒的孟沂一把捂住随从的口鼻,急忙蹲了下来。他鼻翼微微张合,心跳起伏加快,已经紧张到了极致。
刚才,他老子,是喊了一声“女儿”吗?
孟载仑话没说完,便被孟濯缨打断:“父亲实在不必每日找我。我纵然不是铁石心肠,可也绝不心软,更不会盲目的随处释放所谓善良,令亲者痛、仇者快,更不能令亡故的亲人,不能瞑目。”
“父亲这段日子,日日寻我,说了许多话。我虽不耐心听,可一直替父亲保留颜面。今日,我想请问父亲几个问题。”
“第一,假如当日父亲遇到的靳氏,已经与贵人相认,得封县主,再以县主之名下嫁父亲作为平妻。父亲是否会欢天喜地的同意?”
可当年靳氏先给孟载仑做妾,原先的身份也不光彩。又因太后与天子有了嫌隙,天子以一句“恐于理不合”就把抬举靳师师一事给耽搁了。
孟载仑抬起浑浊的眼睛——这段日子,他真的苍老了许多。他的苍老并非体现在容貌上,而是精神面貌上。他平素隐藏的不错,看外形依旧是一个容貌丰美的中年跛脚大叔,只有面对这个咄咄逼人的小女儿时,心中的无力和后悔,便无处掩藏。
这种无力和后悔,像一种以人的精气血肉为食的可怕小虫,随时随地的在啃咬着他所剩无多的生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