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许君锦绣前程(2 / 2)

加入书签

“那个范玉彦,简直欺人太甚!”若不是崔茂河还在,袁丰和只想破口大骂贱民!

“大人,那范玉彦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他们只是协办,若是这次虫灾处理不当,户部是要负主责的。”

“崔大人有何高见?”

“高见说不上,只是下官的一点拙见。

如今四郡是什么情况,吾等也不过是通过这一纸公文了解。苗大人精通算学,但是农学并不擅长。所谓术业有专攻,当务之急,户部应该召集大周农学的先生教授们,组成四支队伍,立即前往四郡!这国子监的农学教授周先生,白鹤书院的崔教授,嵩阳书院的迟教授,还有东临郡学的……”

崔茂河说到这里,有些犹豫的看了袁丰和一眼。

“还有袁妙心。”袁丰和脸色木然。

王稷坐在范衍为对面。

“稷儿,这上好的龙井,别人老夫都舍不得给他喝!你尝尝。”

“多谢先生。”

“你那四书五经的新注写的怎么样了?”

“还好。”王稷放下茶杯,此刻他心中有事,再好的茶与他也不过是牛嚼牡丹。

“先生,学生此次前来,是有要事相求。”

“哦?什么事咱们的王家美玉做不到,要来求我这个老头子?”

“先生,学生今日得讯,南方四郡皆受虫灾之苦。而这四郡之中的东临却没有动静。学生不禁想起去年东临也曾发生过灾害,不过并非虫灾,而是病灾。那病灾学生只是了解个大概,具体情况知之甚少,即便现在派人去东临,一来一往,这一个月又过去了。”

范衍为还是不解:“你是想去拜访周教授?那你直接去好了。”

“不。”王稷摇头:“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东临就有大周数一数二的农学先生,袁妙心。”

“袁妙心……”范衍为嘴唇微动,念叨两声:“这个小丫头啊!”

“袁教授出身勋贵,师从世家,然最后归于布衣。朝中三党皆不接受她,就算袁先生如此大才,也无出头之地。东临去年病灾,除了袁先生,还有谁有能力解其危难?”

范衍为明白了:“你是说,这小丫头的文章,又被工部压下去了。”

王稷:“是。然而这次不是上一次。去年东临凭一己之力解决的问题,今年四郡受灾,朝廷竟然处理的一塌糊涂。工部绝不敢在这个时候拿出袁教授的文章,这就是在承认他们因为党派斗争,打压异己,误国误民!工部定要有人辞官谢罪!”

“所以,工部不但不会亡羊补牢,反而会破釜沉舟,将那文章毁掉,并推给袁先生,称其没有按照规定将文章投送工部。那份现在就在京中,就在六部,能够拯救四郡百姓的文章,吾等必须救下!那几张纸,能抢来一个月的时间!”

王稷跪拜:“求先生说服范玉彦大人,以天下苍生为重!”

范衍为轻叹一声:“稷儿,老夫时日无多,他们不会再听老夫的了。我会找他谈谈,但是若事不成,你也要有准备。”

王稷踏出国子监,仆从上前:“公子,咱们的人没有找到。”

终究是晚了一步。

王稷回头望着国子监的大门,眸色莫明。

“王爷,门房送来一封信,是范玉彦。”

“范玉彦?他给本王写什么信?”夏诚接过信,打开一看乐了:“这哪里是范玉彦的信,这分明是检举范玉彦的信。”

“是谁送来的信?”

“跟丢了。”仆从小心翼翼。

“丢就丢了吧,把袁丰和给本王找来。”夏诚拿着信,“有趣。是借刀杀人还是混水摸鱼?”

说罢嗤笑一声:“总不会是为国为民吧!”

“微臣参见王爷。”袁丰和采纳了崔茂河的建议,除了国子监的周教授他亲自去请,其他几位农学教授已经派人通知。

“袁大人,您来看看写封信。”

“信?”袁丰和接过。

“工部失职,因私废公,耽误国事,为害民之魁首。”夏诚手指扣响桌面,笑着说,“袁大人以为如何?这袁妙心教授本王若没记错,是袁大人亲妹?”

“袁妙心已被袁家除名。算不上是袁家人。”

“袁大人何必如此?当年阮大家被视作离经叛道,如今不也正名了吗?袁教授拜阮大家为师之事,如今看来不仅不该被视为勋贵之耻,甚至应该成为贵女之榜样,如今立身立名,利国利民,不愧是护国公之女。”

袁丰和不做声。

夏诚笑道:“袁教授去年便将现如今这四郡之困难破解,工部却因为朝堂斗争,将这样的人才如此打压!本王实在为之愤慨!这份公道本王定会替袁教授讨回来。袁大人放心。”

袁丰和哑着嗓子:“微臣多谢王爷。”

“不过从工部那里拿到袁教授去年的文章很难,当务之急是四郡灾情,袁大人不如去向内阁陈情,要求东临郡布政使顾长明领四郡救灾事务。”

“至于工部,本王要好好想一想。”

“你说什么?没找到?”范玉彦闻言大惊,怎么可能!是谁先他们一步?

原本压下一些人的文章是很正常的事,毕竟每年《天工奇术》能收录的文章是有数的。但是偏偏这四郡皆起虫灾,而他们弃之不用的文章能立刻解之。

不论是谁拿到这篇文章,都能用这件事对工部大做文章。

“老爷,老太爷唤您过去。”

“去回老太爷,我公务繁忙,改日再去看望他看人家。”

范玉彦起身,他得去找工部尚书孔如祥,必要之时必须要有取舍。简而言之,要先准备好背锅侠。

六日后。

当苗永到达南江时,沿途的败色让他心惊。

“下官参见苗侍郎。”当地的知县见到朝廷派来的官员时,眼泪是止不住的流。

苗永询问道:“如今情况如何?”

知县面色愁苦:“大人,从发现虫灾至今差不多二十余天,已经波及到整个郡,这里还算好的,最先发现的南边庄稼已经都死了。”

“南边?”南江的南面正是东临,两郡之间是一条奔腾的大江。

“东临郡如何?”

“下官不知。”

苗永让户部和工部主事留下,他决定,先去东临一躺。

而比苗永先到东临的,是王稷送去给傅候菁的信。

傅候菁眼前一亮:“快!去收白果,能收多少收多少。另外再去找人花一副财神爷像,就画王公子的脸!”

林介崇看着已经挂上的一副画着典林的脸的财神像,一言难尽。

“老傅,你够了!”

“你懂什么?”傅候菁摸着手杖:“不该屯白果,每天收多少,就发到四郡的傅家商号多少,此外在四郡内也要收白果。在东临雇佣会制作药水的匠人,和白果一同去往四郡,不计成本。”

“对了,优先南江和浙江。西江已经有人在了。”

这功劳他傅候菁一定要拿的稳稳的,这次之后,他傅候菁大周第一商的名号就可以炒起来了。

典林打了个喷嚏,她感觉最近念叨她的人有点多。

“你这白果是从哪里寻到的?还有印象吗?”袁先生从典林手心拿起那一颗白果,惊喜的问。

“地笼知道,这片山,他最熟悉。”典林望向还未醒来的地笼,救命之恩,许君锦绣前程为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