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1 / 2)
李谦从景如婳身后探出了脑袋,见众人都是一脸笑呵呵的看着自己,顿时心中一暖,胆子也大了起来,接过来那锦盒,在景如婳的眼神督促下小心翼翼的打开,顿时眼前一亮。
童夫人给李谦准备的礼物是一对儿小铜人,一大一小,个个都是惟妙惟肖的。李谦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对童夫人谢礼:“多谢夫人。”
童夫人用帕子捂着嘴,笑道:“少爷,这小人儿背后有发条,你拧几下看看?”
李谦将铜人放在甲板上,拧了发条,两个小铜人都在不停地手舞足蹈,还发出声音,李谦侧耳一听,竟是两个小人儿在唱当红时兴的一首贺寿小曲儿。李谦惊奇道:“这贺礼我甚是喜欢,小七再次谢过夫人!”
童夫人见此,眼眸似有热浪涌过,连忙拿帕子按了按眼角,强打起笑意说道:“少爷喜欢就好。”
景如婳见到这两个小铜人也免不了惊叹一句,随口说道:“这是西川樊家的机关术,想不到今日也能见到一回,也算无憾了!”
童夫人回道:“我们家在各地都有商货通行,西川的小玩意儿多,我家囡囡……我想少爷也会喜欢的。”
景如婳眉头微微一挑,并未答话。章家这件事情,她还没有来得及出手,李家的这位童夫人就有本事把章家搅得天翻地覆。果真,李家这虽孤儿寡母,但都不是一般人!
李炀见此,生怕母亲多言触了景如婳的忌讳,连忙接上话头:“母亲的贺礼如此巧夺天工,有母亲珠玉在前,孩儿的反倒是拿不出手了。”
李谦仔仔细细的将已经不唱小曲儿的铜人收回锦盒,交给景如婳,继而好奇的问道:“这位哥哥一看就是满腹经纶的士子,想必送的东西也是极好的!”
李炀苦笑,在身旁的小厮手中接过一个明显分量不轻的锦盒,交给了李谦。
李谦好奇的打开一看,竟是一份游记。他仰着头问道:“哥哥这是送我的书籍?”
李炀笑道:“是啊,我从前在州府县衙之间游历,见到什么有趣的好玩的都记下来,想来少爷也没有出过远门,就当是给少爷闲暇时解解闷了。”
李谦好奇的翻了几页,发现各种奇闻轶事、世家规矩等等,都记载的一清二楚,语句诙谐幽默,有些奇怪的山石奇观还都有图为证,甚是有趣。他道:“哥哥这贺礼甚是有心,小七很喜欢。”
景如婳就站在李谦身后,倒也把这本游记看的清楚,心中不免发痒,这书中所记载的地方,她也没有去过呢!
贺礼也都送完,李谦在甲板上和纤夫聊天,景如婳坐在不知是谁搬来的椅子上,好奇的看着这个李家,以及年仅八岁的七皇子。
依着这个情形来看,李家是肯定要站在七皇子这一队了,毕竟老三又蠢又自大,定是与皇位无缘。章家已经跟了老五,李家不可能与之为伍。倒是这么一个小小皇子……他的秉性脾气如何?现在约莫也能看出一个大概来,反正是比老三老五这个年纪的时候要好的太多。七皇子是被洛皇后一手带大的,可见洛家的规矩自然是不错的……但怎么能有洛三那么桀骜的人?
“起风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船上的五道帆布全部升起,几名船夫用力的拉起桅杆,原本有些刺眼的阳光也被一片白色覆盖,船速立即变得飞快,船边的水流急速流淌,成了一片往外翻滚的水浪。李谦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盛况,一脸兴奋,围着景如婳一通乱叫。
景如婳从椅子上起身,摸着李谦的脑袋,示意他不要大惊小怪,继而看着那升起的帆布,突然玩心大起,对旁人吩咐道:“有没有绳子啊?要麻绳,像我胳膊这么粗的。再要块板子,厚实一点的,一丈长,二尺宽。”
船夫刘老二连忙答道:“自然有的,我这就给姑娘拿去。”
刘老二拿来了绳子,景如婳让人把板子伸出甲板二尺来长,另一边固定在锚柱上,而后让几个孔武有力的船夫站好。她把麻绳一端捆在桅杆上,又让那几个船夫抓紧,另一端绑在自己腰上,缓缓往板子那头走,一直走到尽头。
景如婳看着这大风大浪,映着春日和煦的阳光,江风呼呼拍在脸上,初春乍寒,春日未尽来,冬日未尽去,甚是一个清明透亮,情不自禁的大笑了好几声,那叫一个痛快淋漓!
景如婳又招呼李谦过来,她把麻绳也环在李谦身上一圈,两个人,一大一小,兴奋的如同刚才那两个小铜人一样,挥着胳膊,一声接一声的乱叫!
紧紧跟着大船的纪师爷坐在小船上,拿着一个千里眼看着如同脱缰野马的景如婳和初生牛犊的李谦,瞪大了眼睛,放下千里眼,仔细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又擦了擦自己的千里眼,又看,憋着一口气,好半天才敢呼出来。
这个景如婳,比自己看到的还要复杂许多,有手段有胆色有眼光,沉稳带皮,目光锐利,五皇子竟然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章绍华而忤逆她!这岂止是错把鱼目当珍珠,这简直是有眼不识泰山高!
“师爷,有只船过来了。”李家的护卫刘老大示意纪师爷,纪师爷连忙顺着刘老大的指示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