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四年(1 / 2)

加入书签

落英缤纷, 万物更新,四年的时间一晃即逝。

这些年间,陆烨谦因讨伐流寇, 未及时禀告陛下, 以下犯上,实属大不敬, 被卸去兵权,前往封地。

其子陆陵留在京城,不久后被陛下封了个翰林院撰写,官从六品, 小小年纪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直接被陛下所封,跃升官位,不了解的人自然认为是一份天大的荣誉, 但明眼人心中都清楚,这就是为避免在封地的陆烨谦产生不必要的心思或者安抚罢了, 与质子何异?

常烟自从流寇事件后,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她在京城本就不认识几个人,也没有多少人认得她,所以突然的消失, 没有掀起丝毫波澜,对于薛祁和林玖而言, 这人相处的时间不长, 不过一饭之交罢了, 相处的并不深,一开始倒是会好奇人去了哪里?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就开始渐忘起这个人的存在。

毕竟日子还要继续,没有谁规定要用多余的时间去怀念一个没过多交情的人。

薛祁也越发认真起来,原本的三人中,就属他读书最好,如今也开始随着父亲前去参加宴会,让他在人群中开始稍稍露露脸,可以着手准备于朝堂中的事宜。

最令人意外的是林玖,自从那晚参加宴会,从叶琅那里回来后,突然开始认真读书,一改曾经纨绔的模样,在各种学子间,甚至有着为浪子回头的美称。

而叶琅,他原本以为叶远铭希望自己功成名就,子承父业,所以认真读书了会儿,可后来发现,压根就不是那回事,他愈发的认真,叶远铭的态度反而越发的诡异。

这事还是叶琅从读书先生那里看出来的。

叶府聘请了位老先生,除了在南书房读书外,偶尔还要在老先生那里学习,老先生知识的确渊博,在民间也有不错的名声。

当然名声这个东西,可以信,却也不能全信。

看似宽容敦厚的外表下,每次在都看见叶琅时,鼻子都抬到天上去,就差用充满厌弃的眼神对他道:你是我带过最差的一个学生了。

叶琅最先开始以为是原身读书不行,所以面对对方的刁难依旧毕恭毕敬,课题也工整的完成,可不管怎么做都无法让对方满意,甚至于他课堂上懒懒的打了个呵欠,也会被记住,事后再告诉叶远铭,说他学业不端。

而叶远铭则会让人给他带去一份厚礼,以表达尊敬。

收到厚礼的老先生依旧抬高下巴,用鼻孔轻蔑着眼前的铜臭,却让人将这些自己瞧不起的铜臭收回府中,极为清高强调着:“我是看在大人的面子上,才给令郎一个机会,除了我,恐怕也没谁可以教了。”

收了厚礼的老先生,自然更是用极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来展示对叶琅的“疼爱”,写不完的课题,莫名其妙的抄书,以及更加苛刻的课堂表现。

只要叶琅没有完成,对方就会到叶远铭眼前闹一闹,而叶远铭还真的是偏偏就吃这套,每次只要那老先生一闹,他就会乖乖的奉上自己的钱袋。

最后这老先生甚至可以厚颜无耻道:“令郎的最近的进步,可都是靠我的悉心指导。”

于是,叶远铭听后,送了份更厚的礼品,让对方得意离去。

当时叶琅就在想,原主若是没死,听见这些言论,恐怕会直接自暴自弃,宁可放弃看这些书本,也不愿意让那位老先生得意。

有时叶琅看见这种诡异的送钱景象,甚至开始怀疑,叶远铭是只是借着自己的名头,特意将钱特意送给对方?

叶琅也特意调查过这老先生,发生他非京城人士,是河闵县人,寒门出身,家乡中人对他多是夸赞,说他为人和善,忠厚老实,可这老先生曾经教导的富家子弟而言,多半嘲讽,原因再简单不过——这老先生对他们多为轻蔑,提起寒门来,多是夸赞。

这自然是引起他们的不满。

用他们的话来说,收着他们的钱,还硬生生装着清高,甚至有时还故意刁难,简直恶心。

叶琅当时听到这里,他差不多可以猜测出那老先生的心态了,自己寒门出身,年少时恐怕受到过达官贵人的鄙视或者威压,导致如今对所有的贵族产生厌恶。

这样的人,叶远铭为何会招进府中?

甚至让这种人做自己唯一儿子的先生。

在记忆中,叶琅看见过原主曾经与叶远铭争论过,说老先生针对自己的事情,可每次这些事都被叶远铭用一句话打击的最后失去信心——先生都是为你好。

为他好?

好个屁!

原主本就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发生了这种事情,他更是对这些东西失去了兴趣,重生后,也是完全靠自己的经验,书本上的东西完全是靠着能不碰就不碰的心态,就是怄着这口气,为了告诉叶远铭,他就是不听那老先生任何一句言论,要么你把他辞了,要么我就不读书。

然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