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槛内人(二)(1 / 2)
斩龙槛是道南北走向的山脊,隶属直沽,在道上都认作盐帮的地盘。往西五里就是别望山,鸣引寺位于别望山南麓,与斩龙槛虽隔着山峰,但相去不远。江湖上也有传言,说斩龙槛有暗道连通着鸣引寺的禁地。
齐焌栖身在斩龙槛西一处玲珑岩窟里,连通外界的只有一条古人修下的栈道。栈道另一头挂在别望山壁上,连在到石窟的地方也被叫做“龙口窟”。往上是刀剑似的山峦,往下是不见底的深渊。
这栈道宽约一肩,且年久失修。众人若想进到龙口窟里,只能绕路到鸣引寺后山一个个走上去。
故此,厉风禾赶到斩龙槛时,武林同道在槛东汇聚一堂,却没有人提动手的事。此时三月刚过,山里树枝儿上挂着粉黛新芽,一群人和和气气围在这里倒像是游春。
如赵魁此前所说,三路人马各怀心思。
盐帮的人向来不朝天子不跪神佛,他们前阵子死了二当家的,眼下只想提刀过去把人撕碎了,出一口痛快气后回家做买卖。前几日有坐不住的帮众私自过了过栈道去抢功,一个个被齐焌折断手放回来,闹得领头的三帮主纪海生好没面子,一面教训不成器的手下,一面又忍着脾气给和尚们道歉。毕竟盐帮在河朔继续做生意,还要指望崔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栖云谷的人相较之下倒是十分谨慎。他们十几年来不出江湖,此番现身并非寻仇,也不愿卷入江湖纷争。领头的一位刀客名叫霍仲,他比齐焌更为年少,言行却十分稳重,他说齐焌所持的北冥刀是栖云谷叛徒易鲲之物。他们此行要清理门户,废了齐焌的功夫,夺回北冥刀。
鸣引寺几位高僧是真正的高手,无需赵魁提点,厉风禾也隐约猜到其中几位当年在阵前的名号。齐焌杀死的僧人法号了因,鸣引寺众对他生前之事讳莫如深,只道要擒住齐焌,留他在寺中修行自省。然而探到齐焌所在后,几位高僧却迟迟不请众人动身。他们所顾忌的并非盐帮的草莽或栖云谷的隐士,而是一个长衫佩剑的磊落男子,首阳山的门徒卓怀义。
首阳山是与栖云谷齐名的正道,有“云西落,日东出”之名。首阳山虽是江湖门派,在百年之前与皇室宗族颇有渊源,因此十年前天下大乱之际,首阳山曾倾全力匡扶杨氏江山。战事平定后,首阳山虽元气大损,却不失武林正道的威名。
如今十几年过去,鸣引寺几位高僧无意为难首阳山的晚辈,但将此人带到后山栈道,却需要多加考量。
厉风禾探清了槛外局势,也明白了赵魁所谓“立名号”的方法。
栖云谷和盐帮的人功夫不到,不敢贸然上山,却也不愿向鸣引寺服软低头,鸣引寺的和尚提防卓怀义不肯带路。至于那个叫卓怀义的剑客,看不出他与齐焌有什么过节,却明摆着不愿空手离开。
现在缺少的,正是一个讲得出话、跪得下来,不要脸又不怕死的无名之辈。
他可以自称复仇心切的石骢故人,先想办法重伤碍事的卓怀义,再孤身过栈道找齐焌死拼。只要他撑到众人前来搭救,事情就算办成了。刀留给栖云谷,人留给盐帮,或者鸣引寺可以留着齐焌逼问些前因后果。
复仇这事,也可以是个成名的借口。
厉风禾心中一阵烦闷,想他几年来在宫里给杨恪使唤,带出来的净是些不见光的心思。
***
当天夜里,厉风禾顶着山里的凉风过了栈道。他大咧咧站到龙口窟门下向内望去。未见其人,先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你轻功不错。”
被踩过的木板还在风里吱哑叫唤,厉风禾迈进石洞,“轻功不好,但我懂得避开活人的耳目。”他打量着数日未见的齐焌,笑道,“你样子不差,英姿不减。”
齐焌站起身,“你来做什么?”
“来救你,”厉风禾忽然想到,还未与对方通过姓名,“对了,鄙人厉风禾,厉兵秣马之厉,风禾尽起的风禾,你记清楚些,若我死了也好给我刻个牌位。”
“你走吧。”齐俊冷冷看着他,“我死之前你们拿不到想要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