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 / 2)
李云弋扭过头看她:“还不上来?”
靖希一愣,脱了鞋上去。还没躺稳,就被李云弋圈进了怀里。
*
之后几日,靖希便不常到未央宫了。
宋靖维和胡硕邦成功接到了齐国藩王,抵了京。靖希也放下心。
她人虽然不再去未央宫,但参汤依旧每日都喝。让她起疑心的是,参汤都是在未央宫熬制好,才端到椒房殿让她喝。
靖希留了心眼,每日将药喝得干干净净,再小心地将碗壁上剩余的药渣刮下来,攒在一起。分别交给玉蝶、玉雁来保管。并且,她们两个互相并不知情,只以为是自己一人负责保管。
套下了已久,狡猾的猎物还没有上钩,靖希也只得改变策略。
至于李云弋送给她的木匣,她知晓他断不会害她,也按着说明每日吃着。只是那东西古怪得很,圆圆的一小粒,用水冲服。另一样要嚼碎咽下,味道有股奶味,倒也不难吃。
她让杜嬷嬷找了大夫看看这两样是治什么的,杜嬷嬷一连找了三个大夫也没人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靖希也只能作罢。
元宵节过去,长安又下了一场大雪。雪花晶莹剔透,干净纯粹。
靖希窝在椒房殿已久,在玉蝶的劝说下,终于决定到御花园赏花。玉蝶怕她寂寞,还叫上了爱说爱笑的王美人给她解闷。
这段日子也把王美人憋得够呛,靖希忙来忙去,陛下围着靖希转,其他的人她又不喜,整日待在囚笼一般的含章殿,可怜得像只哈巴狗儿。
此时已是初春,不畏寒的山茶花、鹤望兰、三色堇已然开花,衬着白莹莹的雪,绚烂多彩。
王美人看起来不够蕙质兰心,讲起这些花草倒是头头是道,靖希听得入了迷。
“娘娘,山茶花可以煮水,气温清新淡雅,好喝得紧。尤其是煮初春的雪,这时的雪纯净,甘洌。”王美人笑道,“臣妾命雪茹带了釜、调羹和碗,等会子上到亭子里,臣妾给您烹雪煮花茶。”
靖希颇有兴趣地点头,手从手揣里出来,同王美人一起拈花。
王美人则又道:“这雪呢,最好选的是腊梅上覆的,包含了梅的冷香。”
她们主仆四人忙乎起来,采雪的采雪,摘花的摘花。很快,便弄得差不多了。
几人又登上了假山上的宁丰亭。
宁丰亭四周围了席幔,中央有一个大型的圆火炉,里面放着上好的银丝炭。
玉蝶上前点起火,将自带的锅子放到炉上,雪茹将方才新采的白雪放入锅中。
不一会,亭内暖和起来,雪化成水。
王美人亲自将花瓣撒入,用长筷搅开。她笑道:“臣妾听闻娘娘善煮茶,此番倒是臣妾献拙了。”
靖希道:“我也只是煮茶,不如你这煮花来得诗意。”
王美人笑起来,声音清脆又动听,靖希跟着也笑,二人的笑声穿过席幔的缝隙,钻到亭外。
太液池距宁丰亭不远,此刻李云弋正陪同在齐国藩王李嘉珞赏冰雕。
李嘉珞自小跟随老齐王骑马练剑,耳聪目明得很。他负手走在湖畔,目光落在晶莹剔透的冰雕上,耳却听见女子的笑声。他不禁道:“陛下真是手段清明,在皇宫中也是处处欢声笑语,真是羡煞臣弟。”
“齐王过奖。”李云弋面上虽笑,眼内无波。玄底金纹龙袍加身,映着金灿的阳光,尊贵无匹。
李嘉珞没有再接话,冰雕也赏完了。二人的气氛渐冷。
孙公公及时出来,道:“陛下、齐王殿下,宁丰亭不远了,可以去到上面稍作休息。”
“走。”李云弋只道。
李嘉珞错后他两步走着,俊秀清润的面容还是带笑,没有感到丝毫的不堪。
登上宁丰亭,孙公公耳尖地听见里面有清浅的交谈声,他回过头正欲询问李云弋,方才走到后面的李嘉珞却插上而来,抬手掀开了帘幔——
他早已听见里面有两位女子,一位声音清亮而稍尖,另一位则不同了,她语音轻缓柔曼,仿佛春风里随风飘动的丝绦,条条拂动人心。
帘幔启开,女子真容显露。
一位甜美可人,若枝头六月的杏果;另一位则身着朱红,衬得她尊贵妙丽,乌发中别着九凤金钗。
“是臣弟唐突了,不知竟是皇后娘娘。”李嘉珞连忙垂下眼睫,屈膝行礼。
靖希莞尔一笑,想到最近齐王进京朝贡,便认出他来:“齐王殿下。”
“陛下、齐王殿下,臣妾烹茶煮花,刚刚出锅,不若进来品尝?”王美人看脸色的本领奇佳,几乎一眼就看出李云弋心情不畅,连忙起身让座,待他坐到了靖希身侧,便又坐下,使得李嘉珞与靖希分隔开来。
↑返回顶部↑